1.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演变

2.柴油为什么缺的出奇

3.下一轮油价调整是涨还是跌?

4.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历史因素

5.蔬菜价格走势分析工具

6.车用柴油国家标准

2003年柴油价格多少钱一升_2003年柴油价格

汽车产业的诸多环节均与石油密切相关,因此,油价波动对汽车产业造成了直接的冲击。同时,油价波动所引起的连锁反应更加突出了我国汽车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使汽车产业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本文将从油价波动入手,深入分析油价波动对我国汽车产业结构的影响。 关键词:油价,汽车产业,产业结构 一、受多种因素影响,造成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价格倒挂现象愈加严重,由此引发的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呼声空前高涨。国家发改委经过综合考虑国际市场油价波动的压力和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决定从2007年6月20日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提高1000元/吨,航空煤油价格提高1500元/吨,液化气、天然气价格保持不变。汽油和柴油的全国平均零售基准价分别由每吨5980元和5520元调整为6980元和6520元;全国平均零售价分别为每吨7540元和7040元;折合每升约分别提高0.8元和0.92元。航空煤油出厂价格由每吨5950元调整为7450元。此次国家上调成品油价格,涨幅达16.1%,成为历来价格上调幅度最大的一次。国际油价的波动给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多家汽车企业均在油价上涨带来的压力下苦苦挣扎。汽车企业纷纷调整企业战略,于是,中国汽车产业继2004年之后进入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期。 二、我们汽车产业结构存在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汽车产业存在诸多结构问题,其中,组织结构不合理是比较突出的问题。我国的整车生产企业数量超过100家,2003-2006年间,一汽、上汽和东风这三家企业集团的生产集中度由2003年的49.3%下降为46.2%。此外,由于我国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因此,低技术含量、低档次的汽车产品尚有市场,导致众多小企业拥有存活空间。一旦中国汽车产业逐步与世界接轨,小企业必将遭到淘汰。在产业结构方面,零部件发展滞后于整车生产,技术先进、节能环保产品的产销比例相对较小,与我国的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严重不符;在市场结构方面,近两年,汽车出口虽蓬勃发展,但占据的国际市场份额依然很少,且出口地多为经济不发达地区;在产业空间结构方面,我国的汽车产业分布在全国各地,形成了若干个小而全的配套体系,这种情况与世界汽车产业相对集中的倾向背道而驰。三、油价波动对我国汽车产业结构的影响1油价波动刺激汽车企业调整内部产业结构  作为一种最基本的工业原料,原油价格波动不仅会影响下游所有产业的利润,同时还将带动各种产品价格的波动。造成中国企业成本提高,直接给交通运输、冶金、渔业、轻工、石化、农业等相关产业带来影响。这些产业因油价上升抬高的生产成本不能全部或大部分向下游企业或最终消费者转嫁出去,各行各业的盈利水平就会因此下降,甚至导致严重亏损。 价格倒挂将导致利润更多地向上游行业转移,下游企业的利润将进一步被挤压。汽车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成本压力,然而在需求疲软的市场环境下,上游工业产品出厂价的不断攀升使下游汽车企业苦熬的日子变得更加漫长。在食品、日用品等行业纷纷上调旗下产品价格的大潮下,汽车行业却不敢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轻言涨价。2 油价波动暴露了中国汽车企业的“软肋”  我国汽车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相对滞后,升级换代及技术进步缓慢。高油耗车型产销比例过大,技术先进、节能、环保车型比例相对较小,作业类专用车技术水平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运输类专用车由于技术水平和门槛不高,产能过剩。 我国汽车企业难以与国际接轨的主要原因在于自主开发能力较弱,过分依赖引进技术发展产品。一般来说,国际上汽车研发费用会占到总成本的5%,素以技术先进闻名的奥迪集团的投入超过了汽车成本的6%。连一些零部件企业,如德尔福,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都超过了20亿美元。已经遥遥领先的国际巨头们尚且如此,自主品牌企业由于在技术上缺乏积淀、开发上缺少系统化、人员上缺乏丰富经验,自然要付出大得多的努力。3 油价波动暴露了中国汽车产业结构的缺陷在油价波动、国家政策调整等因素的作用下,汽车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从近几年国内公布的数据统计看,目前,中国的汽车整车企业有130多家,数量之多名列世界前茅。中国的国产汽车品牌已经超过了80个,而在汽车业最发达的美国市场,只有47个本土汽车品牌。而中国的汽车行业兼并重组似乎比海外企业的收购难度要大得多。在中国十大汽车企业中,除了吉利汽车是民营企业,其余都是国有企业。四、中国汽车产业结构的发展前景综上所述,在油价波动的冲击下,中国汽车企业内部经济的变化必然引起汽车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在竞争机制的作用下,一方面,一些盈利能力差,资金缺口大,融资方式单一的企业将难以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下生存;另一方面,大企业集团为了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扭转主要向经济不发达地区出口整车的局面,需要通过联合和扩张扩大企业规模,形成规模经济。基于上述原因,中国汽车可以有两种选择:第一,通过并购战略,将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集团整合,把企业做大做强;第二,通过强强联合整合大企业集团在资金、人才、技术上的优势,带动我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演变

您好!浙江市场上2003年宝典03款 宝典柴油匹卡JX1021D 手动挡 市场价格在4.00万左右

二手宝典相关信息:://.ucar.cn/buycar/serial/baodian/

柴油为什么缺的出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居民消费不断升级,成品油的消费需求也快速攀升。成品油的价格波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我国的成本油定价经历了由定价到市场定价的转变。建国以后,在经济体制下,我国成品油价格一直由统一制定与管理。随着经济体制转为市场经济,成品油定价方式发生转变。从1998年开始,我国的成品油价格从国家定价开始向市场化转变,其间经历了四个阶段。

1998年6月3日,原国家计委出台了《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规定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按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相应确定,这标志着成品油定价市场化的开始。其中,原油基准价由国家计委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上月平均价格确定,每月一调,汽油和柴油则实行国家指导价,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微博]集团在此基础上可上下浮动5%。2000年开始,国内成品油价格开始与国际市场接轨,跟随国际市场油价的变化进行调整。2001年11月,国内成品油价格接轨机制进一步完善,由单纯依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确定国内成品油价格改为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石油市场价格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当国际油价上下波动幅度在5%—8%的范围内时保持油价不变,超过这一范围时由国家发改委调整零售中准价。这一阶段的改革中,由于市场化程度并不完善,调整的规律化容易引起更多市场投机性。

2003—2008年,成品油改革的第二阶段,由于国际油价进入大幅波动且快速上涨的环境中,成品油价格由国家发改委宏观调控,通过让国家和企业消化高油价成本,将国际油价的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降到了最小。这次定价机制的调整,尽管缓解了国际原油价格巨幅波动的影响,但是违背市场化原则,导致国内外油价长期倒挂,并引发供需失衡的市场形势。

2009年,国家发改委再度推出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案。方案规定,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80美元时,按正常加工利润率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80美元时,开始扣减加工利润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润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130美元时,按照兼顾生产者、消费者利益,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则,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此次改革,加快了国内成品油市场化程度,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但是仍存在一定问题,由于调整周期过长,价格调整变化难以跟上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仍遭到不少市场人士与专家的质疑。

2013年后,进入到国内成品油改革的第四个阶段。2013年3月26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完善后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主要内容,一是将成品油调价周期由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二是取消挂靠国际市场油种平均价格波动4%的调价幅度限制;三是适当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品种。此次改革使得国内油价能够更为灵敏地反映出国际油价的变化。部分市场人士认为,新机制体现的成本定价思路,保障了炼油企业的利润,但是并未能反映出国内的实际供需形势,这一点仍有待完善。

下一轮油价调整是涨还是跌?

记者在访中了解到,不少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缺柴油实际上是经济快速增长造成的。

经济学家认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时期。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这一阶段正是能源消耗“倒U”型的上升阶段。随着经济发展、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能源供求矛盾将长期存在,特别是油气供求矛盾将逐渐突出。

有资料表明,19年至2005年,我国柴油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达到9.6%,柴油成为成品油中消费增速最快的品种。2004年,我国柴油消费量突破了1亿吨大关;2005年,柴油消费稳定增长至1.1亿吨。有意思的是,我国柴油消费量的增长和GDP增长基本上保持在一个水平上。以道路交通运输为例,“十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客货物运输的周转量年均增长率保持在5%以上,带动了柴油消费量的持续增加。其中增长最快的是货运车辆。慧聪研究机构认为,目前我国载货车保有量为1000多万辆,其中增长最快的是重型卡车,目前我国生产重型卡车的年产量为45万辆左右,位居世界第二位,而一般重型卡车百公里油耗大约需要30升左右。

近年来,人们听到最多的是柴油车司机抱怨没有柴油可用,他们想知道柴油到底跑哪里去了?

在常人眼里,柴油主要用于汽车运输,其实并非如此。由于柴油挥发性比煤油低,燃点比煤油高,用途广泛。目前,我国只有近20%的柴油用于汽车,80%以上用于发电、农机、火车、轮船和机械等。这就是说,大部分柴油用于非机动车行业。

由于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我国农用车及农用机械的柴油消费量也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年均增长率为7%左右。据有关部门统计,2005年我国农用车保有量达到2450万辆,柴油消费约为2000多万吨。

虽然我国机动渔船数量变化不大,机动渔船吨位和动力在缓慢上升,年均增加2%-4%。渔船数量及船机动力功率的双指标控制,减弱了渔船柴油消费量的增长幅度,但渔业作业强度增加,渔业用柴油总量仍维持升势。

这些“柴油大户”直接影响着柴油供求关系。

近几年,国家为了拉动经济增长,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了数以千亿的国债。在拉动效果显著的同时,投资过热形成了经济过热,能源供应普遍紧张。原来用不完的电、煤、油等能源普遍紧张,并引发连锁反应直接反映到柴油需求上。

2003年,大规模“电荒”给以柴油为动力的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带来巨大市场。自2004年开始,包括小发电机在内的柴油发电机卷土重来,纷纷上马国家产业政策限制,甚至准备淘汰的高能耗、高污染的中小发电机和柴油发电机。上海某电力设备制造公司承接的发电机组订单生产任务已排到2007年,在其承接的订单中,有20多套13.5万千瓦的小发电机组,甚至还有20多套是5万千瓦的小发电机组。

柴油发电机组价格也开始疯长,2003年一台100千瓦(备用功率)的国产柴油发电机组的价格仅4万元,2004年就达到了近10万元的天价。

2002年11月,由于煤炭供应紧张造成电力紧张,浙江不得不忍痛对企业进行拉闸限电,缺电迫使企业纷纷购买柴油发电机来解燃眉之急。2002年1到10月,仅浙江省内发电设备产量就达108.4万千瓦,同比增长70.2%。据电力部门统计,截至2002年11月,浙江省备案的自备发电机总容量已达286万千瓦,约为该省电网负荷的1/5。自备发电机大增直接导致了柴油消费的直线上升。如按发电1度(1千瓦时)消耗240克柴油计算,浙江备案的286万千瓦自备发电机(不包括大量散落各处未备案的自备发电机)每运转1小时就要用掉686.4吨柴油。

据统计,截至2005年年底,全国发电装机达到5.0841亿千瓦,同比增长14.9%。2005年,全国新增装机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北和南方等电力供需比较紧张的地区。

事实证明,煤电油运不是相互独立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传导给其他行业,柴油紧缺就是这种连锁反应的一个终端。

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历史因素

下一轮油价调整会涨。

在上一轮油价调整结束后,国际原油便出现“4连涨”的开局,累积涨幅高达400元/吨。好在经过一周统计之后,在第4个工作日中断了上涨的趋势,但是今天油价累积涨幅仍然高达300元/吨的幅度。现距离新一轮油价调整还剩4天时间,按照目前的原油趋势来看,油价小幅上涨的概率极大。

影响油价的因素

如政治、经济、库存、气候、技术等。这些因素一个接一个地变化,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主导因素。 供求因素,作为一种商品,石油的价格从长远来看取决于供求关系。20世纪80年代中期石油价格的急剧下跌可以说是70年代高油价政策的直接后果。

高油价导致世界石油消费国普遍节约燃料,同时,它也刺激了非欧佩克国家的石油生产,增加了石油供应,使世界石油供大于求达到饱和,石油价格的下跌是不可避免的。2003年以来国际油价的上涨,本质上是由于世界石油需求的刚性增长和投资不足导致的石油过剩产能的历史低位造成的。

蔬菜价格走势分析工具

1998年以前的长时期内,中国的成品油用户享受着低油价的待遇,那时石油价格的调整,一直由国家确定,往往是一次调整,长时期内不变。但随着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完全由定价已经不合时宜,也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趋势。到了1998年,随着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两大集团重组,油价改革也拉开了序幕。

1998年以来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管理体制改革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1998年原油、成品油价格初步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阶段,1998年6月3日,原国家计委出台了《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规定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按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相应确定,原油价格自1998年6月1日起执行,成品油价格自1998年6月5日起执行;二是2000年6月份开始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完全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阶段,即国内成品油价格随国际市场油价变化相应调整;三是2001年11月份开始的国内成品油价格接轨机制进一步完善阶段,主要内容是由单纯依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确定国内成品油价格改为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石油市场价格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与以上3个阶段相应,中国的成品油价格经历了几番引人瞩目的波动。1998年出台油价改革方案规定,原油基准价由国家计委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上月平均价格确定,每月一调。而汽油和柴油则实行国家指导价,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集团在此基础上可上下浮动5%。那时国际石油市场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打击下,一片低迷,成品油价格实际上未作明显调整。直到1999年4月,国际油价开始上涨,国内油价也常常突破限制,国内炼油企业更是面临生产经营困难。这轮涨势期间,2000年6月的改革使国内油价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成品油价格开始每月一调。

从2000年5月至2001年11月,国内成品油价格随国际市场油价变化累计调整了17次。到2001年11月,成品油定价机制又有新的变化,改每月调整为按照国际市场油价波幅不定期调整。2001年11月和12月成品油价格两次调低,2002年国内成品油价格又经历了几次涨价。到2003年,成品油价格再次成为热点,后半年国内一些地区开始出现“油荒”的呼声。在国际油价的推动下,2003年一季度国内市场一反淡季的冷清局面,特别是2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将汽、柴油零售中准价每吨分别上调190元和170元后,进一步加热了国内市场。3月1日国家收回了提价通知,5月10日大幅度降低了成品油价格(受SARS影响),但国内成品油市场经短暂的沉寂后,又逐渐加热。12月6日国家最终提高了成品油价格,压抑的国内油价才有所释放,市场价格顺势升高。 调价时间滞后,未能及时灵敏地反映市场变化。现行国家确定的成品油销售中准价,是要在国际市场三地价格加权平均变动超过一定幅度时才作调整,每次调整至少也在一个月以上,有时几个月不动。特别是国际市场变化并不完全反映国内市场,按其确定国内油价则难以反映国内市场的真正需求,既误导生产也影响销售。 机械接轨,扭曲了市场的正常需求。一是定价水平忽高忽低,每次调价吨油在200元上下并不鲜见,致使提价要么过高,实际价格达不到,所定价格形同虚设;要么降价过低,达不到促进生产的目的;要么调价滞后,所调价格时过境迁,使得国家指导价起不到指导作用。二是世界各地成品油消费结构、习惯及季节变化等,与国内市场不尽相同,而且国内各地市场的需求情况也不尽相同,按照国际市场油价制定国内价格,同国内市场的实际状况必然有出入。 透明滞后的定价机制,刺激投机,干扰正常的经营和市场秩序,使定价异化,没有达到稳定市场的目的,带来经营者不平等的市场机遇。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与国际市场变化滞后一个月,给投机经营预留了较大空间,刺激囤积居奇等投机行为。 原油价格与成品油价格接轨不对称,影响了成品油生产经营的正常安排。原油完全按照国际油价变动情况,每月1日进行调整,而成品油价格调整则有一个稳定的区间。因此,往往形成原油大幅度提价,成品油价格不提,原油降价,成品油不降,生产企业原油进价与成品油销价不匹配,不利于产销衔接。

车用柴油国家标准

2003年,随着宝鸡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市区消费市场在经受了“非典”疫情的考验和供需关系的变化后,全年居民消费价格走出了持续低迷的运行态势,呈现出了上升之势。

2003年市场物价变动的基本情况

1、居民消费价格总体水平上涨1.7%。2003年宝鸡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7,摆脱了近年来一直下降的状况,出现止跌上涨的态势。

2、分月看,走势分布为“V”形。1-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为101.9、101.5、101.2、101.5、100.7、99.8,除4、5月份受“非典”疫情影响,一些中药材、中成药价格大幅飚升拉动总指数上升之外,其它月份均呈逐月走低之势,至6月份达到全年指数的低谷而出现负增长;7-12月为100.4、100.8、100.8、102.2、105.2、104.5,除11月份因为粮油价格快速上涨而影响指数上升,为全年涨幅最高之外,其它月份又呈逐月攀升态势。

3、分季看,走势呈“U”形。全年各季同期比指数为101.5、100.7、100.7、104.0,呈现两高两平态势,二、三季度为全年指数的最低点,第四季度为全年指数的最高点。

4、分类别看,八大类价格“五降三升”。与上年相比,食品、医疗保健、居住类分别上涨7.9%、2.7%和1.8%,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讯、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等五类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家庭设备类,下降6.5%,其它降幅均在1.5%-2.9%之间。

影响市场物价变动的因素分析

<一>食品类是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的直接原因

2003年,食品类价格上涨7.9%,直接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71个百分点,改变了近年来持续下降的局面,成为各类中价格领头羊。食品价格上涨,主要是粮、油、菜、肉等价格上涨所致。

1、粮、油价格一路走高。“粮食为万物之首,粮价是百价之基”。全年粮食、油脂类价格指数分别比上年上涨6.9%和8.2%。特别是十月下旬以来,米、面、油价格大幅上涨,米每公斤平均上涨0.2元,面粉每袋(25公斤)上涨最高达到10元以上,散装油每公斤上涨1元左右,桶装油(5升)每桶上涨8元左右,饮食领域扯面、米线每碗分别上涨0.5元,半制品切面每公斤上涨0.40元,熟制品馒头也变相涨价。由于粮油价格的上涨,也带动了与此相关食品类价格的全面上升。粮油价格大幅攀升的主要原因是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减少和自然灾害影响,使产量普遍下降。2003年宝鸡市夏粮种植面积比上年下降4.9%,产量下降13.7%,其中小麦面积下降5.2%,产量下降14.1%;油料面积下降2.5%,产量下降19.5%;秋粮面积下降5%,其中玉米面积下降5.5%。加之今年秋播期间的阴雨连绵,部分小麦错过了高产播种期,农民更加产生了惜售心理。从全国市场情况看,粮油主产区受自然灾害影响也造成产量减少,致使全国大范围的市场粮油价格上涨。粮油价格上涨,从历史的角度看是近年来粮食生产状况的集中反映和价值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属于近年来粮油价格低迷之后的恢复性上涨。这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但另一方面粮油价格上涨带动了其它相关商品搭车涨价,给城市低收入居民增加了一定的负担。

2、鲜菜价格居高难下。全年鲜菜价格比上年上涨了36.2%,其中除6月份下降5.6%之外,3月份涨幅最高,达74.3%,7、8月也分别上涨12.9%和22.4%,其它月份涨幅都均在30%以上。 据调查,影响2003年鲜菜价格大幅上涨的因素:一是受气候条件变化影响。春节以后,几次“倒春寒”的大范围袭击和严重干旱,使菜田大面积受冻而抑制蔬菜生长。气候变化使蔬菜上市量明显减少,导致1-5月蔬菜价格一直比较坚挺。下半年以来,又阴雨天多,光照时间少,加之近年来的连茬种地更加加剧了病虫害产生,使鲜菜生产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10月下旬后,地产精细菜市场供应提前完成,大路菜推迟了上市期,接茬距离拉大使地产菜供应断档而价格一上再上,就连正处高产期的食用菌,也因其它菜价拉动而价格涨幅较大。二是管理环节增多成本费用上升。宝鸡市区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在人民街,主要提供外调精细菜的市场供应。由于2003年增加了一个管理环节,使一车蔬菜管理费高达800元-1000元,比上年上涨2倍。三是运输费用有所上升。交通运输费上升使蔬菜的贩运加大了成本,冷冻和阴雨天气给蔬菜的摘、运输也造成很大不便。

3、肉、禽、蛋受市场供需变化影响价格上涨。宝鸡市区今年鲜蛋价格1-8月份同期比一直在水平面之下徘徊,3月份创下88年以来的历史新低,平均每公斤3.4元左右,6月份平均价比上年同期下跌12.4%,9月份开始止跌上扬,9、10月份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8.1%和10.2%;但从环比来看,5月份就开始走出低谷逐月攀升。全年鲜蛋价格比上年上涨2.2%。肉、禽价格年初以来一直比较稳定,但在盛夏以后,猪肉价格一返往年常态,出现了淡季不淡,价格持续上涨之势。特别是“非典”疫情解除后,餐饮业全面复苏,使市场需求量大增,全年肉禽及制品价格比上年上涨5.4%。

<二>工业消费品价格仍呈下降之势

由于工业消费品普遍供过于求,买方市场竞争激烈,服装、家用电器、通信工具等工业消费品降价、打折、促销等活动随处可见,导致这些商品的价格依然处在下降态势之中。全年烟酒价格比上年下降1.7%,衣着价格下降1.5%,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6.7%,通讯工具价格下降4.8%。

<三>金价、油价受国际市场影响波动较大

受国际市场石油、黄金价格变动的影响,宝鸡市区汽油、柴油价格与上年相比,分别上涨17.2%和13.5%,液化石油汽价格上涨8.9%,以黄金、铂金饰品为主的首饰类价格上涨10.2%。

<四>“非典”疫情使中药材价格大幅飚升

受“非典”疫情影响,预防非典型肺炎的各种中药材、消毒剂、板兰根、抗冲剂等价格大幅上涨,致使中药材及中成药价格全年比上年上涨9.4%,其中中药材价格上涨25.5%。

从2003年市场价格走势和运行态势看,2004年物价仍将呈现上升趋势,主要表现在:1、农产品价格将会继续在高位运行。由于农产品生产周期较长,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回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2004年特别是上半年价格将会继续维持目前水平。2、医疗保健类价格将会缓慢回落。特别是中药材价格,随着“非典”因素对中药材市场影响的减弱,其价格将会随着市场的调节逐渐趋向合理,但价格依然会在高位运行,一时明显回落的可能性不大。3、能源类消费品价格将会持续上涨。4、受食品、能源等价格上涨影响,与此相关的部分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将在所难免。

目前车用柴油的国家标准是GB_T19147—2003《车用柴油》,是参照欧盟标准EN509—1998《车用柴油》制定的。

国柴油标准:当初国内柴油标准没有按照(国X)表述,统一车用柴油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但不分开。

国四柴油标准:2003年10月1日实施。

国四柴油标准:2010年10月1日实施,2015年1月1日废止。

国四柴油标准:2013年2月7日实施,2015年1月1日全面实施,2017年1月1日废止。国四柴油标准:2013年6月实施,2017年1月1日全面实施,2019年1月1日废止。

国四柴油标准:2016年12月23日实施,2019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2016年12月23日,《普通柴油》(GB19147-2016)正式颁布实施。过渡期至2018年12月31日,2019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

国六柴油标准的实施也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国六排放标准的车辆。据了解,国六排放标准将分两步实施,国六A和国六B分别从2021年7月1日和2023年7月1日起正式全面实施。

国内柴油标准的升级,从落后排放标准到赶超排放标准,最后超越排放标准,经历了很多人的努力。柴油标准升级切换的开始,也为国内排放标准的升级带来了更强有力的保障。未来中国卡车行业将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