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未来的10至20年的全球能源是什么?请标明相关的网站出处?

2.国际原油价格主要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3.为什么沙特、阿联酋、巴西等拒绝了美国要求,不同意增加石油产量?

石油价格预测15美元_石油价格预测15美元

1.世事没有绝对,石油大幅上涨,只是利于美元下跌,并不是美元就一定下跌,美元下跌也只是利于黄金上涨,而不是黄金一定下跌。

2.石油、美元、黄金被称为三金:黑金、美金、黄金。

3.在国际上,石油和黄金都是以美元为计价单位的,所以美元和石油黄金都是负相关的关系,这种负相关率只能到80%,一年当中也总会出现两次不相关的时候。所以美元的下跌会促进石油与黄金的上涨。

百度百科中详细阐述了原油与美元之间的关系

参考资料:

://baike.baidu/link?url=fFLCXbxjY19PzwTbfoY6yrWI9-zE-e3rfsXx3az0gobo-NUKFd7x03n0mVPpYJu48EwBc5wmmukLTem7aNScTK

未来的10至20年的全球能源是什么?请标明相关的网站出处?

不仅未来是难以预测的,过去也是难以‘预测’的。”身为著名的未来学家的彼得.舒瓦茨先生这句听起来有些突兀的话透露出他的“历史情结”。他的旧金山的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他收集来的各个时代的地图。

2002年4月16日,舒瓦茨先生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发表题为《情景规划:不确定条件下的战略管理》演讲。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十名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都期待着从这位以“先知先觉”著称的管理咨询大师那里得知关于未来商业世界的洞察。令他们惊异的是,舒瓦茨先生首先向他们展示的是一幅十九世纪的加利福尼亚地图,并详细地讲述了这幅地图的故事。

这幅地图是由几位传教士绘制的。地图上的加利福尼亚是一个大岛。传教士们曾先后乘船从加州的南部和北部上岸,于是他们相信,加州是一个独立于北美大陆的岛。在此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人们普遍相信,加州是一个岛。后来有人写信给地图的出版商,说这幅地图是错误的。出版商大不以为然,说人们一直使用这幅地图并觉得非常有用。直到十九世纪末期,大量的证据表明加州是与北美大陆连在一起的,这幅地图是盲人摸象的结果,不足为信,出版商们这才停止出版这幅地图。

在舒瓦茨看来,企业的管理者都有自己的路径图,依照这个路径图,他们制定出自己的商业战略。有些路径图本来是错误的,但也能帮助管理者取得局部的成功。但如果他们一直依照这个路径图走下去,那么他们终将付出惨重的代价。“过去的成功不是一意孤行的理由,成功常常是失败之母。”舒瓦茨先生说完这句话,看着台下的听众,带着意味深长的微笑。

为了免于“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结局,管理者必须对自己已有的“路径图”(即商业战略)时刻保持警醒。“我们的商业设是可靠的吗?”“我们对未来的预期中是否忽略了一个或几个关键的变量,而这几个变量有可能导致满盘皆输?”高明的棋手总是能清晰地想象下一步和下几步棋的多种可能的“情景”。“情景”(scenario)不同于“概观”(outlook),就在于它的细节性。有时,一个细节就可能导致风云突变,把最初的战略设计一笔勾销,从而导致阵脚大乱。

而“情景规划”能提供预防机制,让管理者处变不惊——对突变既非阵脚大乱,也非无动于衷。它更接近于一种虚拟性身临其境的博弈游戏,在问题没有发生之前,想象性地进入到可能的情景中预演,当想象过的情景真正出现时,我们将能从容和周密地加以应对了。

“高瞻远瞩的艺术”(The Art of Long View)是舒瓦茨一本新书的标题,这也是“情景规划”的另一种称谓。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艺术既强调“长远”,更强调“清晰”,或者说,强调对远处的情景更要看得真切和清晰。

但问题在于,我们如何才能对尚未来临的场面看得真切。“情景规划”很容易让我们想到《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交给赵云的三个“锦囊”。诸葛亮事先设想出刘备到南徐后可能遇到三个最关键的情景,告诉赵云在何种情景下打开哪个锦囊,并事先拟定了解决方案。但这是文学的虚构和夸张,中的诸葛亮更像是一个巫师(“其智近妖”),而不是一个真实的智者。

多年来,彼得.舒瓦茨为各种组织担当着类似于“军师”的角色。他一次次预见到根本想不到的商业突变,使他所服务的组织将极高的风险化为极高的回报。但他的先见之明不是来自“夜观天象”之类的神秘的占卜,而是一套基于理性的、具有操作性的战略分析方法。他反复强调,进行情景规划不是充当占卜士和预言家的角色,他引用一句阿拉伯的谚语说:“预言家们即使正好说对了,他们也是在撒谎。”这是因为,他们不是通过理性的分析得出他们的结论的,所以他们自己对自己的话并没有把握,他们总是在有意无意的自欺欺人。

相反,“情景规划”是一连串基于逻辑和经验事实的推演。他常说,“情景规划并不算难,至少没有设计制造火箭那样难。”在成为一个管理咨询顾问之前,舒瓦茨是一名火箭工程师。这一经历告诉他“细节”的无比重要性,告诉他什么叫“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在设计制造火箭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失误都将酿成灾难性的后果。“情景规划”虽然“没有设计制造火箭那样难”,但与设计制造火箭有相通之处。反过来,设计制造火箭也是一种特殊的“情景规划”,在地面上仔细地“规划”好火箭在天上飞的“情景”。

最早的情景规划师尽管舒瓦茨认为“情景规划”不同于占卜,但他同时认为,古代的巫师却可以称得上最早的情景规划师,就像古代的占星术也可以称得上最早的天文学,因为这种非理性活动包含着科学和理性的因子。

管理大师们都富有想象力和思想的包容性。德鲁克说过,六千年前督造金字塔的那个人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项目管理专家,那个人懂的东西比今天任何一个CEO都懂得多。

舒瓦茨同样从古埃及文明中看到了自己的“同道”。

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埃及还在法老的统治之下,在尼罗河的上游矗立着一座神庙。尼罗河下游干躁少雨,可耕地的多少完全要看每年尼罗河的洪水淹没多少土地(洪水退去后,被淹过的土地就是肥美的良田)。每年春季,神庙里的祭司都会检查河水的颜色。如果河水清澈,那么洪水就会来得比较晚,而且很温和,因此农民只能种植少量的庄稼。如果河水为蓝,尼罗河最强的洪水就会出现,此时尼罗河能够提供足够量的水滋润下游的盆地,因此农民就会丰收。最后,如果河水呈现黄绿色,那么今年的洪水就会来得比较早,而且水势过高,因此会形成水灾,庄稼可能被冲毁,此时,法老可能必须储备粮食以备灾荒。

每年,祭司都会把水的颜色告知国王。法老通过这种方法就知道他的国土上的收成,并据此来制定税赋政策,据此他也知道国家是否能够负担得起征服更多的土地。

这种故事听起来像是巫术。但是事实上,祭司的预测具有非常严密的逻辑,而且他找到了影响庄稼收成,进而影响国策的关键驱动力,而且他发现了这些关键驱动力的预示信号——河水的颜色,尽管这个祭司或许并不知道为什么水的颜色会影响尼罗河洪水的大小,他或许也不知道背后的驱动力是影响每条河的雨型。

古埃及的祭司是世界上最早的进行情景规划的人,因为他们理解进行情景规划的要素和关键是不确定性。

情景规划在壳牌的情景规划(Scenario Planning)最早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久,当时是一种军事规划方法。美国空军试图想象出它的竞争对手可能会取哪些措施,然后准备相应的战略。在20世纪60年代,曾经供职于美国空军的赫尔曼.卡恩(Herman Kahn),把这种军事规划方法提炼成为一种商业预测工具。卡恩后来成为美国顶尖的未来学家。

作为管理工具,情景规划由于荷兰/壳牌石油运用它成功地预测到发生于13年的石油危机,才第一次为世人所重。当时式的情景规划大师,法国人皮埃尔.瓦克领导着壳牌情景规划小组。12年该小组发展了一个名为“能源危机”的情景,他们想象,一旦西方的石油公司失去对世界石油供给的控制,将会发生什么,以及怎样应对。在13年至14年冬季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石油禁运政策时,壳牌有良好的准备,成为惟一一家能够抵挡这次危机的大石油公司。从此,壳牌公司从“七姐妹(指世界七大石油公司)中最小最丑的一个”,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公司。

1982年皮埃尔.瓦克退休,接任他的就是彼得.舒瓦茨(Peter Schwartz)。在1986年石油价格崩落前夕,壳牌情景规划小组又一次预先指出了这种可能性,因此壳牌并没有效仿其他的各大石油公司在价格崩溃之前收购其他的石油公司和油田扩大生产,而是在价格崩落之后,花35亿美金购买了大量油田,彼得.舒瓦茨说这一举措为壳牌锁定了20余年的价格优势。

正是因为情景规划在壳牌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像戴姆勒克莱斯勒、UPS、苏黎世金融服务公司(Zurich Financial Services)等许多其他的公司也开始运用这种管理方法,但没有一家公司能够像壳牌公司那样把这个方法运用得如此之得心应手。今年2月,美国BUSINESS 2.0杂志推出了一个关于风险管理的封面专题,其别提到了壳牌式的情景规划:“没有一个行业比石油行业对危机的理解更深刻,而石油行业里也没有一个公司具有比荷兰/壳牌石油式的情景规划小组更长远的眼光。”

情景规划的核心是改变组织的心智模式因为情景规划在壳牌所取得的巨大成功,近年来,这种管理方法的应用和研究也逐渐在企业界和学术界流行起来,关于这个方法的介绍在美国的主流商业媒体上也频频出现。情景规划是一套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帮助企业进行高瞻远瞩的方法,它不仅能够帮助决策者进行一些特定的决策,同时也使得决策者对需要变革的信号更为敏感。

情景与通常的战略规划最大的不同,就是不以牺牲复杂性为代价来换取决策的速度。它不是从原则和信念出发,而是从对商业图景的敏锐、切身的感知出发。正如我们已说过的,它更像是一个博弈游戏,在游戏开始时,谁也不知道也不定一个结果,在游戏别开生面的展开中,一种或几种意想不到的结果出现了。玩过“啤酒游戏”的人都能体会到这一点。

在这个意义上,情景规划是一种使心智保持开放状态的学习方式,一种思维上的独特的修炼。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反复提到壳牌公司的“情景规划”小组,就是为了说明:情景规划并不仅仅是发展几个未来的情景,其核心是要改变组织的心智模式。

皮埃尔.瓦克说,“我们领悟到我们的工作不是为公司的未来写规划书,而是重塑公司决策者的心智模式。我们现在要设计一些未来情景,让管理者会质疑自己相对于实际状况的心智模式,并在必要的时候改变它。”情景规划师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制定出的情景,要在几个小时或者几天的时间传授给决策者,这几乎是不现实的。更糟糕的是,我们在传递信息时往往取讲授的方式。而约翰.霍尔特(John Holt)指出,在传达信息的各种方式中,讲授是效率最低的,充其量只有40%的讲授内容被接受;在多数情况下,只有25%的内容被接受。

阿里.德吉斯(Arie P. DeGeus)曾经在壳牌工作了38年,他指出,在企业环境中,讲授还有一个缺点:一般而言,教师肯定会被学生视为权威,因为他们认定教师比自己理解得深刻。情景规划师将多年观察环境的结果介绍给管理人员时,他肯定认为自己对企业环境的了解比正听他讲解的管理人员多,但是如果让同一个情景规划师走进董事会会议室讲授公司战略,他的权威就消失了。如果听讲者不承认你是权威,你就根本无法讲授了。因此壳牌发展出一种方法,让决策者通过游戏来学习。游戏可以显著地促进学习,这一点丝毫不奇怪,我们生活中一些最困难最复杂的问题是通过游戏认识的。游戏的一个特点是可以成为过渡对象,对参与游戏的人来说,过渡对象正是真实世界的反映。

对于大公司来说,还要考虑到变革所需要的时间。据阿里.德吉斯的经验,从收到新信息到据此作出应变,可能需要12个~18个月的时间。而彼得.舒瓦茨则认为像壳牌这样的大型公司,其变革甚至需要4年的时间。

情景规划不是为了几个未来可能的情景作出的规划,如果它不能影响决策者的心智模式,不能引导组织的变革,那么对组织来说,它也很难创造真正的价值。诚如皮埃尔.瓦克所言:“除非我们能够影响重要决策者对于实际状况所持的心智印象,否则我们对未来的各种看法就像是撒在石头上的水一般,四散而无法凝聚。”

访谈

GE: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情景规划”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您能不能首先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个管理方法?

Schwartz:这个概念相当简单的,它实际上是对决策在未来会产生什么结果进行思考。这个工具就是预计在将来可能发生的情景,也就是对将来的市场、价值取向、技术发展方向以及的政策等情景进行推测,情景规划帮助对这些不同的可能性进行思考,然后根据这些不同的可能性进行决策。事实上,现在决策都在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中作出的,这个工具是用系统的、科学的方法对未来可能性进行分析,但是同时又必须发挥想象力。

GE:您在壳牌石油工作时曾经预见到1986年的石油价格崩溃,在石油价格崩溃之后,壳牌花了35亿美金用很低的价格购买了大量的油田,由此壳牌锁定了20余年的价格优势,您能不能回忆一下当时的情况呢?即您是如何预见到该次石油价格的崩溃的呢?

Schwartz:一个好的情景规划就是找出那些人们容易做出错误判断设的领域,而对这些领域的判断一旦是错的,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当我在做壳牌情景规划的领导的时候,我发现壳牌把其整个公司的未来都基于石油价格会不断上涨,而且价格增长幅度还很大。当时,壳牌建立了一个模型,即如果石油价格不断上涨,OPEC就不想生产更多的石油,因为他们要花更多的钱去生产而相对却赚得更少,因此如果价格越高,石油的供给就会越少,这与传统的经济模型是相反的。传统的经济模型是如果价格上涨,供给就会增加。但是壳牌的模型说,如果石油价格上涨,石油的产量会下降,石油价格因此会进一步上涨。我当时就问自己,这个模型对吗?其他所有的商品都随着价格上涨,供给会增加。我就此问题数次与一位商品价格研究专家讨论,此人研究过其他许多商品的行为,如茶叶、铜等,我发现这些商品每一次都是想建立一个卡特尔,但是都失败了,只有一种商品例外,即钻石,只有钻石的卡特尔存活下来了,但这是因为钻石生产实际上都控制在一个公司手里。是否石油也会像其他大多数商品一样呢?因此我们就设想了当石油价格下降的情景,然而在此之后不久,石油价格果真就崩落了。

我现在要告诉你一个秘密,事实上在1982年,我们就估计到了1986年石油的准确价格,1986年石油的价格是每桶16美元,而1982年石油的价格是60美元。我们估计出这个价格靠的不是数学模型,而是这样算出来的:如果我的预测价格在20美元以上,那么壳牌公司就不必改变什么,因为以前的方式就可以应付过去;但如果我的预测价格低于15美元,那么他们就会承受不了,因此也不会作什么改变;因此我必须把价格定在15~20美元之间,以促使他们变革。事实上,16美元是我能预测的最低价。另外,我也不能在1983年或年才告诉他们1986年的石油价格会降到16美元一桶,因为对于壳牌这样的大公司,改变是非常困难的,我觉得4年的时间是比较充裕的。我碰巧对了,但是我用的不是数学模型而是心理模型。

GE:我记得您在《高瞻远瞩的艺术》一书中提到您在壳牌工作的时候总是让壳牌的经理们到《经济学家》杂志上去读您6个月前告诉他们的信息,您能不能给我介绍一些您其他的准确预言呢?另外,您现在能不能告诉一个6个月以后我才能在《经济学家》杂志上看到的新闻呢?

Schwartz:我认为《经济学家》是一本非常好的杂志,我们的目标是至少比《经济学家》提前6个月,比《商业周刊》则要提前好几年。如果我不能比《经济学家》提前6个月,那我就没有做好工作。如果我能够提前6个月或者一年就预见到它的头条新闻,这也会进一步提高我们的信誉。

在年左右,我在壳牌做一个关于未来世界经济的情景规划,我说我们即将看到一个主要由技术趋动的经济增长,生产力和社会的进步都会主要源自技术。我们在壳牌公布这个情景之后不久,许多新技术就不断地涌现了,个人计算机、超大型计算机、传真、E-mail等开始出现。在大家还不知道E-mail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在壳牌使用它来举行今天所谓的计算机会议。数年之后,《经济学家》、《商业周刊》、《金融时报》等都开始刊登关于E-mail技术未来的文章,而我们早就在壳牌使用这项技术了。

今天,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微燃料电池(Micro Fuel Cell)。燃料电池是用氢、天燃汽、甲醇等来产生电能。你现在用的电器,包括访机、照相机、笔记本电脑都受到你使用的电池的限制,几个小时之后就要换或者重新充电,但使用燃料电池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你只要像给汽车加油一样,给你的燃料电池加燃料就可以了。微燃料电池非常小,但能量却非常大。2平方厘米大小的燃料电池放在笔记本电脑里面,你就可以3~4天不用充电了。在几年之内,燃料电池就会商品化,就会替代现在的电池。

微燃料电池也会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它意味着电子设备的能量会更大,因此手机和PDA就能够实现新的一些功能。以PDA为例,就可以实现彩色屏幕、可视电话,并且能够把信号传递得更远更清晰。

我上面说的只是微燃料电池,还有用于汽车和大型建筑的燃料电池。我们现在所在的大厦也可以用燃料电池来供能,这对于能源行业来说是一个影响非常大的技术。对于中国来说更是如此,利用这项技术,中国可以不用修建长距离的基础电网来传输电力。

GE:据我所知您对中国也相当感兴趣,可以说中国现在正处于剧变之中,您能不能描述几个中国未来可能的情景呢?同时您能不能介绍一下可能影响这些情景的关键因素呢?比如,正如您所知,中国自10年代开始就在积极地推行生育政策,即鼓励年轻人晚婚晚育,并且每对夫妇只准生一个孩子。这一方面确实是控制了人口的增长,但是中国现在也可能面临着人口老化、劳动力供给减少的局面,您认为这是一个影响中国前景的关键变量吗?

Schwartz:对于人口问题,有几个可能的情景:首先,人可能会活得更长,因此他们的工作年限可能会延长;其次,坦白地说,如果中国变得富有了,人们就可能再次生很多的孩子,也可能会支持这种行为。事实上,我认为给年轻人生更多小孩的信号也是一种风险。也许中国会面临人口老龄化,年轻人减少的情形;但这只是一种情景,另一种情景是老人活得更长、工作得更长了,而同时却有更多的小孩子出生,因此中国又面临人口膨胀的局面。另外,有大量中国人住在海外,许多中国的家庭与其他亚洲国家和美国等国的华人有联系,也许有一天这些海外的华人想回到祖国来生活呢?有许多中国年轻人在海外受到很好的教育,随着中国的机会的增多,他们很可能回来发展。因此我认为中国不大可能面临劳动力真正供给减少的局面。你说的只是一种可能的情景,我不想完全否定它,但是还有另外一种情景。

中国过去20年经济发展非常好,基本上是持续稳定地保持经济增长。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更为熟练,也吸引了大量的国外的投资,同时也持续地增加了民众的收入。中国目前有65%的人口是农民,但是美国只有2%。这个区别非常重要,因为随着中国的农业效率的提高,很多的农村人口就会进入城市,这些人就会成为工业或者服务业的从业人员,他们的收入就会提高,他们消费能力也会提高,他们会买更多的东西,创造出更多的工作机会。这样就会形成一个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中国就可以保持经济持续增长30~50年,因为农村人口非常地大。

然而,中国至少有三个大的问题首先要处理好,如果处理不好这几个关键问题,以上持续增长的情景就会遇到挫折。第一个挑战或者说问题就是金融体制改革。当你进行银行、证券以及保险等行业的改革的时候,通常会遇到金融危机,其中的原因在于的规则改变往往跟不上市场的变化。金融创新往往会导致危机,这种事情在泰国、美国和欧洲都曾经发生过。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个挑战,中国当然可以从其他国家的经验中吸取教训,然后避免这种危机的发生,但是这往往很难。因此另一个情景就是中国持续增长因为重大的金融危机而中止,我认为这个情景发生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第二个使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中止的因素就是能源,我们已经谈过能源问题。中国需要生产更多的电力,这意味着需要大量的能源。你们需要进口更多的能源,而这些能源有三个主要的来源,一是中东地区;二是克什米尔地区;三是西伯利亚地区。从这些地区进口能源价格很昂贵,另外不能忽视的一点是这些地区的政治都很复杂。随着中国像美国一样越来越依赖于能源进口,中国需要建立像美国一样强大的军事力量,以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因此很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因为能源供给不能满足需求,能源的价格就上涨,中国就会面临高通货膨胀、经济发展放缓的局面,就像美国曾经发生的情形一样;第三个问题就是环境。随着中国的工业化和能源消耗的大幅增长,现在正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变化,因为如果任何国家只要人均收入超过1000美元,那么人们消耗工业品和能源的数量就会大幅度增加。而现在中国快要达到人均1000美元了,随着收入的增加,中国对工业品和能源的需求也在大幅提升。人们消耗的塑料、钢铁、铝等等越来越多。这种消费会导致大量的污染,因此中国面临的巨大挑战就是如何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而不污染大气、水和土地等,也即中国必须用最先进的技术,最清洁的生产技术,以减少能源和工业生产的污染。

总而言之,中国最美好的一个情景就是中国治理好了金融体制、有充分的能源供应以及在工业和能源生产的时候取了清洁生产技术,中国经济保持高速持续的增长。但是如果中国处理不好这三个挑战,就可能会发生危机,可能是金融危机,可能是能源危机,也可能是环境危机。

GE:世界经济在网络泡沫破裂之后一直重振乏力,而目前中东局势非常紧张,主要石油输出国之一委内瑞拉又发生了军事,人们说美国是一个骑在轮子上的国家,事实上中国的汽车工业也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中国人对石油行业的关注程度也日益升高,那么,您对目前的石油行业有什么看法?是否10年代的石油危机会重演呢?从长远来看,您认为有哪些因素值得中国石油行业高层主管的注意呢?

Schwartz:现在有两个地方正在形成竞争:一是沙特阿拉伯,它有大量的石油储备、剩余的生产能力;二是俄罗斯,它的石油产量增长非常快,例如伊拉克因为中东的情形,宣布降低其石油的产量,但是俄罗斯说“好,我可以生产更多”。现在世界上有好几个石油来源,而且我们发现俄罗斯的石油储备甚至比他们自己想象的还要多。OPEC有了一个新的竞争对手,即俄罗斯。因此OPEC很难再降低全球石油的供给了,每次只要OPEC说我们要降低石油产量,俄罗斯总是说“好,我们将会生产更多的,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这就在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之间形成一个新的竞争态势,即市场份额之争,这意味着石油的价格会保持相对的稳定。但是在沙特阿拉伯、伊朗和伊拉克之间或许会发生战争(这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此时这三个国家都中止了它们的石油生产,那么你就会看到石油价格大幅上涨,这我们在1990年的海湾战争时期已经看到。但是人们都知道,中东有大量的石油储备,因此石油不会长期保持一个高价格,而在13年我们不知道有那么多的石油储备,因此当价格上去之后,就一直保持一个高价格,因为当时认为世界的石油即将耗尽。当然我们现在知道这不是实情。因此如果价格上去了,不会呆很长时间,它会很快就下来,也许是几个月,也许是一年,但是肯定会降下来。虽然这也不是一件好事情,但是不会发生10年代的石油危机。

对中国的高层经理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保持能源供给的多样性了。你应当准备从沙特阿拉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墨西哥等不同国家进口石油。

国际原油价格主要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警惕需求上涨 储量难测

国际能源署(IEA)今年发布的《展望》预测了到2030年以前世界的能源需求情况,并且详细描述了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三大能源需求增长的具体情况。但在报告中,IEA并未给出一个关于2030年世界能源储量的准确数字,原因在于IEA对世界上各石油公司报告的储量数据的可靠性表示质疑。IEA呼吁各国重视储量数据的准确性问题,指出只有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建立一套全球普遍认可、透明一致、综合全面的油气储量数据报告系统,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长期的能源开发问题。

《展望》预测,到2030年,世界能源需求将不断增长,届时石油仍将是世界的主要消耗能源,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在世界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展望》同时警告各国,如果他们继续奉行2004年的能源政策的话,全球2030年的能源需求将比目前上升近60%。《展望》也善意地告诉中国,到那时中国的能源需求占全球能源需求的比例,将在现在的水平上增加4个百分点,达到16%。

到2030年,全球原油需求将达到1.21亿桶/日,预计年均增长率为1.6%。届时原油主要用于满通运输业的需求,其中发展中国家的石油需求将占世界总需求量的2/3,欧佩克国家对世界能源的需求比例将从现在的52%降低到2030年的43%。

在今后10年内,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将会超过煤炭。到2030年,天然气消费量将是现在的1倍左右,其中50%将以液化天然气的方式供应。

到2030年,煤炭在世界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将与现在的比例持平,仍为22%,但消耗的绝对量增加,煤炭新增需求量将几乎全部用于电力行业。亚洲是煤炭需求增长最大的地区,仅中国和印度两国,就将消耗2002年到2030年世界煤炭需求增量的68%。OECD国家的需求增长不大。

尽管能源需求不断上升,但《展望》强调,世界能源储量还远未陷入枯竭境地。在2030年以前,甚至其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球上蕴藏的能源储量足以满足全球的能源需求。如果必要的投资到位,全球常规石油生产在2030年之前还不会达到顶峰,而天然气和煤炭的探明储量比石油还要充裕,未来发现更多油、气、煤的潜力还是很可观的。

安全与融资 两大主题

《展望》指出,尽管未来3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全球能源供应足以满足需求,但能源安全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供给系统脆弱 由于目前与日俱增的石油需求仅仅由少数几个产油国来满足,如欧佩克(OPEC)的中东成员国和俄罗斯,《展望》预测,能源进口国和出口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将越来越强烈,跨地区的石油贸易将不断增长。《展望》称,目前在世界能源生产增长的情况下,非能源国家承担了世界能源加工量的95%,这说明从能源生产地到消费地的贸易在增长。到2030年,世界原油贸易将达到6500万桶/日以上,略高于石油总产量的一半。现在每天有2600万桶的石油经过亚洲的马六甲海峡和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海峡,在未来30年内,通过以上和其他关键通道进行贸易的石油数量将翻番。

活跃的原油贸易加大了多数OECD国家、中国、印度等油气进口大国对进口能源的依存度。到2030年,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将从现在的每天200万桶增加到每天1000万桶,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将达到74%。对此,IEA长期合作和政策分析主任欧努·温和斯特认为:“一旦石油安全出现问题,例如石油运输关节点出现问题,由海盗、恐怖袭击或者事故等导致管线封闭、油轮停航,将对世界石油供应产生严重影响。因此,维护石油运输节点即国际航道和管线的安全问题日益紧迫,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要积极应对石油供应可能产生中断的风险。”

融资需求庞大 《展望》认为,要满足全球不断增长的能源消费,新增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巨额投资。从2003到2030年,累计需要投资16万亿美元,年均投资达5680亿美元。与2000年全球能源领域实际投入的4130亿美元相比,IEA所做的这一预测值增加了37%(1550亿美元)。

《展望》指出,新增基础设施投资的主要对象是电力行业,将达10万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60%多。石油和天然气的投资额各为3万亿美元,约占总投资的18%。煤炭需投入约4000亿美元。

欧努·温和斯特说:“由于发展中国家将是产需增长的主力,近一半的全球能源投资将流向这些国家。但同时这些国家在融资方面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因为相对于他们的经济总量而言,投资需求较大,投资风险也较高。”

具体到中国,《展望》预测,从2003年到2030年,中国的能源投资需要2.4万亿美元,占全球能源投资的15%,年均投资约为960亿美元。因此,IEA建议中国取更严厉的机动车标准,建立更多使用清洁燃料的发电厂。

油价走高 OPEC难获利

对于让人捉摸不透的油价,《展望》称,未来的油价走势仍将保持不稳定状态,这也是导致世界石油供需不确定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原油和成品油价格自1999年以来就急剧攀升,2004年年中更是达到历史最高点。油价高企将造成未来石油日需求量的减少,从现在起到2030年,如果保持平均每桶35美元(根据2000年的价格计算)的高油价,到2030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将比基于低油价(每桶22美元至29美元)设前提下低15%(1900万桶/日),减少量相当于目前美国的石油消费总量。

此外,《报告》还认为,从长期来看,欧佩克将不会从高油价中获利。因为高油价时期,非欧佩克产油国的石油生产将显著增长,导致欧佩克成员国的市场份额大幅下降。在2003年至2030年期间,如果油价维持在平均每桶35美元的高位,欧佩克国家石油出口累计收入为7500亿美元,比基于低油价设基础上的预计数字反而低了7个百分点。

厉行节约,持续发展

《展望》认为,如果世界各国能够取相应的政策,加快高效清洁技术的使用和部署,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则2030年的全球能源需求要比上述推测低10%左右,化石燃料需求的下降幅度更大。

在取新政策的前提下,到2030年,全球石油需求将达到1280万桶/日,比上述推测低11%,减少的量相当于沙特、阿联酋和尼日利亚目前产量的总和。到2030年,如果OECD国家取更有力的措施来提高燃料经济性,发展中国家更快部署和使用节能机动车,由此而节约的石油量将占全球石油节约量的2/3。同时这也降低了OECD国家和中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相对于石油而言,煤炭需求的相对下降幅度更大,到2030年将达到24%,节约的煤炭数量相当于目前中国和印度的消费量之和。届时世界天然气需求将降低10%,北美OECD成员国天然气进口需求量减少40%,欧洲天然气进口需求量降低10%,而中国在完成煤改气之后天然气进口则会增加。

据悉,为提高我国能源的使用效率,10月中旬,院审议通过了建国以来能源领域的第一个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该规划指出,未来10至20年中,节能工作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分别集中在重点工业、交通运输和建筑、商用与民用领域等3大方面。《规划》提出了我国的节能目标,“十五”期间年均节能率为1.3%,“十一五”期间为2.8%;主要产品(工作量)单位能耗指标到2010年达到或接近20世纪90年代初期时的国际先进水平,2020年达到或接近目前的国际先进水平。

为什么沙特、阿联酋、巴西等拒绝了美国要求,不同意增加石油产量?

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的因素很多,既包括产量、消费需求量、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世界石油储备量这些市场因素,又包括战争、意外等非市场性因素。由于非市场因素的随机性太大,本节打算从市场因素出发,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和分析这些市场因素在国际原油价格形成中所起的作用。

4.3.1.1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及其产量、价格政策

为反击国际大石油公司、维护石油收入,统一和协调石油输出国的石油政策,1960年9月在伊拉克的邀请下,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科威特、伊朗和伊拉克与会代表在巴格达聚会,会议决定成立一个永久性的组织,即石油输出国组织,最初成立时只有上述5个成员国,后来又加入了6个,欧佩克现有11个成员国,它们分别是: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利比亚、尼加拉瓜、卡塔尔、沙特、阿联酋和委内瑞拉。

目前,OPEC已探明储量占世界石油储量的78%,但产量只占世界总产量的40%左右,图4.12为OPEC在1960~2002年期间石油产量占世界石油产量的份额变化。OPEC市场份额的高峰出现在13年,占世界石油产量的55%。此后由于石油危机引起的高油价导致世界经济萧条,石油消费量锐减,以及替代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开发利用、能源使用效率的不断提高,墨西哥、英国北海油田、北阿拉斯加等许多大油田的相继发现,加上其他非OPEC国家受高油价诱使增加产量等原因的综合影响,OPEC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20世纪80年代中期跌到最低时只有30%左右,但1986年后的低油价刺激了世界石油消费的增长,抑制了对高成本油田的投资和石油勘探投资,加上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使得对OPEC的石油需求量增大,世界新增石油需求主要由欧佩克来满足,OPEC的石油市场份额开始缓慢上升。近年来由于非OPEC,特别是俄罗斯等国不断增产,OPEC的市场份额略有下降,但基本上稳定在40%左右。虽然目前只有40%左右的产量份额,但由于OPEC还留有约600万桶/日(或3亿/t年)的机动生产能力,这是其他石油生产国所无能为力的。世界上有50多个非OPEC产油国,他们以不足1/4的已探明储量,生产着占世界60%的年产量。因此,这些非OPEC石油生产大国,如俄罗斯等,基本上都已开足马力在生产。

凭借巨大的剩余生产能力,OPEC可以在国际原油价格超过市场承受能力、对主要石油进口国的经济生产产生不利影响时增加产量,缓解供不应求的局面,以此阻止油价的上涨并进一步降低油价;反之,当油价过低对石油出口国收入和经济生产产生不利影响时减少产量,缓解供过于求的局面,阻止油价的继续下滑,促使油价进一步回升。OPEC根据市场状况,通过剩余生产能力对世界石油市场的供给进行调节,力争将世界石油价格稳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所以从目前阶段看,虽然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限制和制约了OPEC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和控制能力,但它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力仍然是不容忽视的,有时甚至能够操纵国际油价的涨落。尽管非欧佩克国家的石油总产量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60%,但各国均按自己的行为方式生产,没有统一的组织和行动,所以单一非O PEC国家的产量通常无法对国际原油价格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图4.12 OPEC石油产量份额

(据h tp://.eia.doe.gov/emeu/aer/pdf/pages/sec11_10.pdf)

此外,由于OPEC有大量的已探明石油储量,许多长期预测都表明将来世界对OPEC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大,从长期来看OPEC的石油份额有增大的趋势。因此,OPEC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不仅不会降低,还可能会进一步增大。所以如果OPEC能够协调好各国的利益,做到行动一致,将油价控制在给定的范围内,应当是一件较有把握的事情。

OPEC原油价格指的是沙特阿拉伯轻油(Arab Light)、阿尔及利亚撒哈拉混合油(Sahara Blend)、印度尼西亚米纳斯(Mlnas)、尼日利亚邦尼轻油(Bonny Light)、阿联酋迪拜油(Dubai)、委内瑞拉蒂朱纳轻油(TiaJuana Light)、墨西哥依斯莫斯轻油(Isthmus),7种原油市场监督价格的平均价格,O PEC利用这个价格监督国际石油市场的原油价格。OPEC从1999年9月以后开始研究价格带机制,并从2000年3月起开始正式实施这一机制。所谓价格带机制就是事先设定一个价格幅度,如果实际价格超过或低于这个幅度一定时间,就通过调整产量使价格回到设定的幅度内。欧佩克进行的尝试和各国货币当局为回避外汇大幅度变动而介入外汇市场的做法相似。

2000年10月开始,0PEC启用石油产量调整机制,使油价在2001年9月之前都维持在OPEC设定的价格机制带中。但到2001年9月美国爆发“9.11”,虽使油价一度上涨,但随后因国际石油市场担心美国经济将受重挫,带来石油需求大幅减少,加上产油国为了维持国际稳定而暂停启用石油产量调整机制,未在需求降低时进行减产,使油价在2001年10月跌至低于每桶20美元,甚至到2001年11月接近16美元/桶。截止到2001年12月底,因为冬季需求增加,且OPEC和非OPEC产油国也确定进行减产,油价才重新回到价格机制带中。2002年底和2003年初由于美伊战争和国际投机力量的双重影响,国际油价一度冲高到33美元/桶。但战争开始后油价迅速回落,此后的半年左右时间里油价基本上控制在OPEC的价格机制带中。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伊拉克安全形势日趋紧张,重建问题又困难重重,人们担心中东地区动荡局势将进一步加剧,从而导致石油供应紧张,加上世界经济的复苏和O PEC 在2003年9月和2004年4月两次减产,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2003年油价不断振荡上行,2004年4月以后更是一路上涨,完全脱离了OPEC设定的价格机制带。图4.13为2001~2004年11月OPEC一揽子油价走势。应该说在平稳时期OPEC的产量政策效果还是比较有效的。

图4.13 OPEC一揽子价格走势

(据EIA/OPEC通讯社)

4.3.1.2 OPEC原油产量与国际原油价格

原油产量作为供给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世界原油产量由OPEC和非OPEC原油产量两大块构成,OPEC和非OPEC的产量波动引起世界原油总产量的波动,进而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图4.14和图4.15 分别反映了1960~2002年期间OPEC、非OPEC和世界总的原油产量变化趋势和波动状况。

图4.14 原油产量波动

图4.15 石油产量波动

可以看出,自1960年以来的30多年里,除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苏联的解体,非OPEC国家原油产量出现微弱的下降外,其余时间里非OPEC原油产量基本上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世界原油产量的波动主要来自OPEC原油产量的波动(表4.2,表4.3)。OPEC组织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前的原油产量稳步上升,波动较小,但随后的10多年时间里产量波动较大。其中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两次大的石油危机,OPEC原油产量处于较大的变动之中;80年代初期O PEC原油产量大幅下降,从而导致世界原油产量发生相似的波动。

表4.2 欧佩克、非欧佩克和世界原油产量波动性统计量

表4.3 欧佩克、非欧佩克和世界原油产量波动之间的相关系数

从图4.16明显地看出,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末,世界原油产量的剧烈波动与OPEC原油产量的波动几乎完全一致。统计分析显示,OPEC原油产量变化与世界原油产量变化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941,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是显著的;而非OPEC产量变化与世界原油产量变化的相关系数只有0.278,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不显著。由于OPEC和非OPEC共同提供世界所需的原油产量,所以两者之间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两者的相关系数为负(-0.062)也说明了这一点。但由于世界所需的原油产量是随着供需、经济发展等情况而不断变化的,所以两者的这种反向关系很微弱,是不显著的。因此,OPEC原油产量波动是造成世界原油产量波动的一个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进而也是造成国际原油价格变化的原因。

既然OPEC原油产量变动是世界原油产量波动的主要原因,因此OPEC产量变动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形成和波动起了一定的作用。图4.16反映了10~1998年期间OPEC原油产量与世界原油价格的变化趋势。

图4.16 OPEC原油产量与国际原油价格

在OPEC原油产量波动的同时,国际原油价格也从10年初的每桶3~4美元上涨到每桶30多美元。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前原油产量稳步上升,原油价格基本上保持稳定,中东石油禁运打乱了石油产量的稳定走势,造成恐慌,使得原油价格迅速上涨。但随后OPEC组织进一步减产,原油价格仍然下滑,显然这就不是供给方面的原因,而主要是由于前一阶段高昂的原油价格造成世界经济的萧条导致需求减少所造成的。所以OPEC原油产量与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动趋势并不呈完全反向变动关系,这也可以简单地说明O PEC组织可以通过调整产量对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势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并不能完全反映或左右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势。

4.3.1.3 世界经济活动水平(GDP)与世界石油需求

一般来说,世界经济稳步增长时,由于各行各业扩大生产,需求的能源量相应增加,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需要更多的工人或更长的工作时间或劳动强度,从而增加了居民的收入,居民收入的增加有可能导致居民对生活能源使用的增多;相反,世界经济发展不景气时,各行业相对缩小生产规模,导致作为原材料的石油需求量减少,由于各部门生产规模缩小,或减少了雇佣劳动力或缩短了工作时间或降低了工作强度,使得居民收入也随之减少,这又进一步减少了居民对生活能源的使用。所以,能源消费量与世界经济活动水平(GDP)之间存在着正向变动关系。一些文献从实证角度也证实了这种关系的存在性。

4.3.1.4 OECD石油储备与国际原油价格

石油储备在将各种市场波动传送到油价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石油战略储备和商业库存在国际石油市场这个大系统中处于调节总供需量的地位。其数量变化直接关系到世界石油市场进出口量的变化(抛出库存可使进口量减少,购进库存则使进口量增加)。库存的作用相当于一个调节进出口量的“水库”。库存(物流)变化(即库存油在市场上的流量大小与方向)主要受供求差额、库存目标量、经营决策等信息流的制约与调节。它是一个累积性数量,与油价走势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图4.17)。

图4.17 OECD石油储备与国际原油价格

(1)20世纪80到90年代,油价基本处于经库存调节后的相对平稳的收敛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10多年里,除了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的海湾危机中有很短的一段时期出现了每桶原油价格超过30美元的情况外,油价一般都在每桶15~25美元的较小范围内波动。鉴于石油是中短期需求价格弹性极低的商品,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到90年代末的近20年的时间里,国际石油市场是处于OPEC组织和西方石油大公司都无法完全控制局面的条件之下,石油价格应该有相当大的波动空间。而这种大波动没有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可以说是与主要石油进口国的巨大石油库存储备的存在和合理使用有相当大的关系。

(2)19年起的油价动荡与同期储备量较大的变化有关

从19年初开始,由于亚洲金融风暴等因素的影响,世界石油需求锐减,OECD国家的石油库存储备量开始持续上升,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库存储备总量在460Mt到480Mt之间窄幅波动的局面。1998年1月一举突破500Mt大关后继续扶摇直上,1998年8月份达到526Mt的高峰。库存量不断刷新历史纪录,反映了当时国际石油市场供过于求的严重情况。虽然库存的迅速增加有助于大量吸收过剩的石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石油价格暴跌的压力,但是油价的急落还是几乎同步而来。到1999年2月,油价跌破了每桶10美元的心理线。这说明在19年以后制约世界石油市场的大环境条件方面与以前有了很大变化。

(3)如果没有库存调节,油价波动幅度明显增大

有研究表明,即使原来市场处于平衡状态,也会由于经济增长的变化、节能、替代能源的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而使消费行为发生变化,也可能破坏原有的平衡,使油价波动不可避免,并且由于产、消双方调节不能合拍,使得油价有暴涨的趋势,甚至很长时间内不能达到相对稳定状态。且油价波动幅度明显增大,而没有像在可调节库存的条件下出现的油价波动渐趋平缓收敛的迹象。

因此,无论是在过去的相对稳定时期,还是在剧烈变动时期,库存的存在都有助于抑制或缓解油价的过激变化。

因此从长期来看,OPEC原油产量、世界经济活动水平(GDP)和OECD石油储备量是影响国际原油价格最主要、最基本的因素。

第一、原油产量增加了,受损的是这些产油国。

对这些主要石油生产国来说,不管国际油价怎么上涨,原油的生产成本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比如目前中东每桶油的生产成本大概是在10美元到15美元之间,我们就按照每桶平均13美元计算。而目前国际原油价格大概是105美元左右,相当于中东生产一桶原油的利润大概在90美元左右。

如中东以及巴西等一些原油主要生产国听从美国的安排大幅增加原油的产量,一旦国际原油增加了,油价肯定会迅速下跌。目前国际原油价格之所以长期在高位徘徊,这里面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欧美对俄罗斯原油的限制,导致俄罗斯原油出口减少,目前国际原油缺口大概在200万桶到400万桶之间。如果中东以及巴西一些原油生产国大幅增加产量,比如将每天的产量增加300万吨以上,到时国际原油价格肯定会迅速下跌,有可能下跌到90美元以下。

如此一来,他们每桶的利润就会减少15美元左右,最后一算,在原油产量增加的背景下,利润非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这明显是一笔亏本买卖。所以对于这些原油生产国来说,他们当然知道这是简单的算术题,他们最希望原油价格长期在高位徘徊上,这样才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而想要让原油维持在高位,控制原油产能,不能让原油大幅增加,甚至在原油有可能出现下降的时候减少产能,这才是他们最有可能取的措施。

第二、这些原油生产国跟俄罗斯关系都不错,没有必要跟俄罗斯唱反调。

目前欧美一些国家正在试图禁止从俄罗斯进口原油,以此来达到遏制俄罗斯的目的。只是苦于欧盟对俄罗斯原油进口依赖度比较大,所以他们投鼠忌器,至少短期内他们不敢完全中断从俄罗斯进口原油,那样只会导致欧洲的通胀迅速飙涨,甚至民声载道。但是如果沙特、阿联酋、巴西听从欧美的安排,大幅增加原油产能,增加的这部分产能完全能够抵消禁止从俄罗斯进口原油带来的负面影响,那他们会毫不犹豫地禁止从俄罗斯进口原油,如此一来对俄罗斯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这意味着巴西,沙特,阿联酋增加原油无疑会对欧美形成一种助攻,而对于俄罗斯来说则是一种负面影响。但是欧美的这个算盘明显是行不通的,因为目前中东一些国家还有巴西跟俄罗斯的关系都挺不错的,他们没有必要为了顺应欧美而得罪了俄罗斯,还要自己承受原油价格下降带来的损失。所以综合各种因素之后,这些国家没有听从欧美的安排,而是严格控制原油的产量,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