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食用油在下跌呢?

2.基数增长制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3.2007年下半年以来,猪肉、食用油等价格上涨,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引起商品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很多,

4.汇率和食品价格的问题

5.豆油为什么会涨价?

6.谁知道今年物价涨的根本原因吗?

2007年食用油价格_2020年食用油价格走势

近日,食用油巨头申请涨价获批,这是否将引发新一轮的食用油“涨价潮”?在涨价申请获批后,“金龙鱼”、“胡姬花”对于涨价一事表现颇为低调,不但未透露涨价幅度和时间,昨日更表示此次申请为早期原料价大涨时提出,当下原料行情已有变化,对涨价一事还有待研究。而另一食用油巨头“福临门”所属的中粮集团也作类似表态。此外,另一巨头山东鲁花集团近日也已提交提价申报,但“鲁花”表态称近期不会涨价。记者了解到,三大食用油企业对涨价问题表现低调,一方面是担心消费市场受影响,另一方面也与近期国际大豆油价格大幅“跳水”有关。受此影响,上周我国食用油零售价已出现春节后首次回落。

前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称,益海嘉里投资有限公司提交的提高小包装食用植物油价格申请已获批准,但公告中并未提及涨价时间及幅度。对此,嘉里粮油公司新闻发言人束建群昨日表示,该申请为上月向发改委提出,申请内容亦是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原料价格情况而定,但最近食用油主要原料价格有较大波动,因此公司对于是否涨价等问题还在研究当中。而另一食用油巨头中粮集团则表示,公司在近日也因为受到原料价格高涨影响,向发改委就旗下调和油、色拉油等多个品种提出了涨价申请,目前暂未收到回复。该公司新闻发言人表示,即时涨价申请获得批复,公司对于涨价一事也会再重新考虑,“近期大豆油价格很不稳定,届时我们会参考市场情况来决定是否涨价。”

记者获悉,嘉里粮油旗下油料品牌,占据了国内小包装食用油市场45%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中粮旗下的粮油品牌也占据了30%以上的份额。如果二者全面提价,即代表中国小包装食用油市场价格将整体上扬,两大集团对此事也显得颇为谨慎。

除考虑到消费市场外,当下原材料市场的极度不稳定,也是令益海嘉里和中粮集团对涨价有所顾虑的原因。据嘉里粮油束建群所述,公司在3月20日提出,而国际国内豆油价格恰好在该时期发生较大变动。据了解,2月底国内一级豆油价格延续2007年涨势,一度涨到了16000元/吨,但从3月中旬开始,豆油期货价格急速转下,连连上演高台“跳水”。3月19日,国内散装一级豆油均价为13438元/吨,较前一日下跌了279元/吨;截至3月25日,国内豆油期价已经降至11500元/吨。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益海嘉里和中粮集团旗下有多个食用油品牌,但以调和油、色拉油等以豆油为原料的产品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市场,因此受豆油期货价格影响很大。面对豆油市场价格近期的急剧变化,食用油企业也无法迅速作出准确的市场判断。

另据中国商务部门昨日发布的最新消息,在国内外豆类产品价格下跌及国家市场调控措施的共同作用下,上周(3月24日至30日)中国食用油零售价格比前一周下跌0.1%,为春节后的首次回落。

超市食用油促销仍在继续

昨天发改委同意食用油企业提价申请,对此市场如何反应?为此,记者走访了百佳、好又多、万佳等多家超市,发现目前广州市场食用油供货充足,不但价格未见提升,促销活动也仍在继续。

记者在多家超市里看到,在走访的超市里,除了特价另外存放的食用油外,食用油所属货架均被大小不同的食用油填满。粗略计算,大概有三十多种的不同品牌不同种类的食用油。超市促销员表示,这些产品均有充足的货源,近期也并未出现供应紧张的现象。

记者同时发现,目前销售的这些食用油产品不但价格未升,而且还有不少在做特价促销,减价幅度都在2元以上。这次申请提价的益海嘉里投资有限公司旗下的多种产品,包括“金龙鱼”花生浓香食用调和油、“胡姬花”花生油均有不同力度的降价促销。记者发现,“胡姬花”一级压榨油甚至从96元降至84.6元,降幅高达11.4元。

此外,“福临门”调和油、“鲁花”花生油等也有一定力度的促销,如“鲁花”压榨一级花生油从49.8元降至46.8元。对于这一情况,山东鲁花集团广州分公司程银经理表示,超市的降价促销一般为厂家所为,主要目的是为让利吸引消费者。

花生油菜籽油价格未降

商务部昨日发布的市场监测显示,在国内外豆类产品价格下跌及国家市场调控措施的共同作用下,上周(3月24日至30日)中国食用油零售价格比前一周下跌0.1%,为春节后的首次回落。

其中,豆油、调和油零售价格分别下跌0.3%和0.2%;花生油、菜籽油价格与前一周持平。商务部预计,后期豆油市场价格将继续保持目前弱势整理走势,大幅回落的可能性较小;短期国内花生油行情将难有大的回落,后市仍将以目前价位弱势整理为主;在新菜籽上市之前,国内菜籽油供应紧张局面难有改变,后期价格将维持高位振荡走势。

为什么食用油在下跌呢?

摘要:近两年来,物价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几乎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开始面临物价上涨的问题,同时物价上涨的原因也成为各国经济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对玉米、大豆等粮食需求量的大幅增加,供求结构的失衡成本推动等成为导致物价上涨的原动力,也成为人们必须面临的难题。只有在了解价格上涨的原因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的去面对由于价格上涨而出现的各种经济问题

关键词:国际市场价格的带动,成本推动,供求结构失衡,国内投资过热,美元贬值,货币信贷

一、价格上涨的现状

每一天都会听到人们在讨论,这个商品涨价了,那个商品又要提价了,物价的上涨已经波及到了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从价格的上涨幅度来看,性的产品价格上涨明显,如黑色金属材料类、石油化工类、煤炭类和农副产品类;而技术含量较高的电子产品、交通通讯设备、家用电器类、计算机及电子设备、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等价格依然下降。就居民消费品价格来看,消费弹性较小的食品类价格和部分垄断性商品价格上涨较多,食品类中又主要是粮食、猪肉、食用植物油价格上涨最为明显。

据资料显示,2007年5月份以来,我国价格总水平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从8月份开始,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连续5个月超过6%。2007年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升6.5%,环比上升1%;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升16.7%,影响当月价格总水平上升5.5个百分点。全年平均,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升4.8%。

同时价格上涨是全球性的,自2007年11月份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的消费物价指数均达到近十年来的最高涨幅。俄罗斯、越南、印尼、印度、美国、巴西消费价格指数同别上涨11.1%、10%、6.7%、5.5%、4.3%、4.2%。可见价格的上涨已经成为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

(一)国际市场价格的带动

由于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美国等国家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对玉米、大豆等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这导致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进而拉动了国内粮食价格上升,并影响到以粮食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

造成食品价格上涨原因是粮价上涨,而粮价上涨又与国际能源短缺有关,由于国际能源短缺,国际油价持续走高,7月11日世界市场石油价格已突破每桶75美元,因此世界各国包括我国都在加快发展玉米加工乙醇产业,“粮变油”提升了粮食价格、饲料价格,对养猪、养鸡的成本有所影响,从而拉动了肉禽蛋的价格。其中猪肉价格上涨,主要是受周期性波动、疫情和饲料价格上涨的影响,生猪生产下降,供应偏紧。猪肉价格上涨,又带动了牛肉、羊肉、禽、蛋等主要副食品价格上涨,进一步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

(二)成本推动

近十年来,我国主要农产品一直低位运行,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生猪等主要农产品现在的价格,多数低于十年前的水平,只有个别品种略高于十年前水平。但与此同时,种植养殖成本随着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村劳动力价格的上涨而大幅上升,所以,目前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有明显的恢复性质。

此外一些性产品成本除受国际市场价格大幅度上涨影响,企业环保成本提高,资金成本增加,工资水平上升,都推动了成本增加,进而推动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

(三)供求结构失衡

以猪肉价格上涨为例,由于2006年上半年生猪价格跌到谷底,导致生猪存栏下降,2006年下半年生猪价格开始进入周期性上涨阶段,同时部分地区出现的疫情,也加剧了生猪供应的紧张。

(四)国内投资过热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投资推动型特征依然十分明显,而投资的持续高速增长又主要是靠信贷扩张的支持。200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7%,信贷规模增长21.4%,2004年前5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4.8%,这种投资的高增长速度,虽然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由于这种高速度是建立在高能耗的基础之上,从而引起经济环境的趋紧,直接导致了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上游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加大了下游商品价格的上涨压力。

(五)美元贬值诱发全球性通货膨胀,加大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

随着次级债危机的不断扩散和恶化,美国进入新一轮降息周期,导致美元持续贬值。美元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美国通过贸易逆差向全球输出大量美元,成为全球货币的"供钞机",造成世界范围内的货币供应过多、流动性过剩,资本流动性大幅提高。

另外,国际大宗商品主要以美元标价,不断贬值的美元使得大宗商品的身价相对上升。2008年美元仍将保持弱势格局,全球能源、农产品、原材料、贵金属价格亦居高不下,在很大程度上冲击我国价格体系。

(六)市场流动性充裕,货币信贷投放过多

物价上涨终究可以归结于货币现象。由于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居高不下,导致经由外汇占款被动投放的基础货币持续多增,市场资金非常充裕。2007年11月末M2同比增长18.45%,增幅比上年末高1.51个百分点,也超出年初确定的目标增速2.45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21.67%,增幅比上年末高4.19个百分点。此外,11月末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差高达12.43万亿元,显示市场资金很宽松。

(七)城乡居民收入出现了少有的快速增长态势

2007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同比增长18.5%;另外,有调查显示,2007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3%,增速比2006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出售农产品收入增长较快,分别同比增长19.3%和17.3%,这表明由“民工荒”引发的工资上涨已从沿海地区蔓延到全国各地。劳动工资水平上升再加上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的扩大,一方面将直接抬高企业成本和产品成本,诱发成本推动型通胀;另一方面,将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导致需求推动型通胀。

总之,价格的上涨是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而发生的,因此我们在解决价格上涨问题时应该要从多方面因素出发,进而选择最适合的方法,来防范因价格上涨而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经济问题。

基数增长制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进入4月份,国内油脂油料市场走势呈现一种新气象:豆粕、棉粕等粕类产品

一涨再涨,而豆油、棉籽油等食用油价格一再下跌,且较为明显,受棕榈油价格较

低和需求低迷影响,天津地区毛豆油最低成交价格已经到了5720-5730元/吨,山东

、华东、华南地区二级豆油也降到5750元/吨左右,国内大部分地区豆色拉价格多

降至6000元/吨以下;受豆油行情的打压,棉籽油价格也有所下跌,湖北荆州地区

报价5600元/吨,河南新乡地区5660元/吨,山东德州地区5620元/吨,山东邹平地

区5600元/吨,山西运城地区5900元/吨,跌幅多在30-50元/吨之间。

促成食用油价格下跌的因素分析:

一、4月下旬更加廉价的南美大豆有望到港。

由于南美交通运输吃紧及豆农的可能惜售,据传大批南美大豆到港时间可能要

延误一个月。但以上消息还有待证实,而自4月下旬开始有南美大豆到港已是不争

的事实,即使以上消息被证实,依然有小批量更加廉价的南美大豆不断到港,多少

也会对豆油乃至食用油价格的下跌产生影响。

二、气温升高,棕榈油形成冲击。

由于近期国际棕榈油价格一跌再跌,为我国进口商入市购提供了良好机遇。

据统计,我国3月份船期棕榈油购买量达30万吨,至今4月份船期购买量也已达20万

吨。目前,各沿海口岸进口棕榈油正大量运抵,并且据预计后期到港量还将增加。

而自进入4月份以来,各地气温正在普遍升高,一些地方最高温度已达25℃,棕榈

油用途正在增加,有的地区已可以代替豆油,甚至已开始用于掺兑豆油及色拉油等

其它食用油,由于价格较低(目前与豆油存在1000元/吨的价差优势),对国内食

用油的冲击将日益显现,必然会拖动食用油整体价格的下降。

三、进口豆油不断到岸。

目前,已开始有南美豆油到港,进口成本与国内现价低300元/吨以上,并且根

据CNGOIC消息,今年我国豆油的进口量将达到150万吨,后期进口数量巨大,所以

进口豆油对国内食用油的影响也不可小视,有望对后市形成打压。

四、菜籽收获压力。

今年我国油菜籽播种面积达820万公顷,较去年增加9.2%,各地油菜籽长势也

普遍良好,预计今年油菜籽产量有望突破1200万吨,比去年增长17.8%。据观察,

一些地区早熟品种再过10几天即4月下旬左右可以收割,5月上旬就可大量上市,菜

籽收获压力将在近期形成,推动国内食用油价格的下跌。

五、国储油换库。

目前,国内豆油及菜油价格居高不下,使国储油有了轮出和用进口豆油进行补

库良好机会。各地油厂和国储库已经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展开了国储油轮出和库存陈

食用油的抛售工作,将有利于国内食用油价格的继续下跌。

六、食用油消费无明显增长趋势。

由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普遍提高,食用油消费量较为稳定,除了节日因素

消费量可能增加外,不可能因为价格高低而增减消费量,这无疑是对国内低迷油脂

行情的严重打击。

简而言之,食用油行情的下调,油厂需要提高粕类产品价格来保证利润,而粕

类产品价格的继续上涨,也给了食用油价格的下调空间,近期国内油粕产品价格反

差趋势还将延续。值得关注的是有关"南美大豆将推迟一个月到港"的传言,如果此

消息得到证实的话,油粕产品价格反差时间还将更长。

2007年下半年以来,猪肉、食用油等价格上涨,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引起商品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很多,

当前,阳煤集团企业的管理体制正在发生深刻转变。从国有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可以归于国有企业改革。推行基数增长制、投资回报制和项目管理制,其精神实质就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为首要目标。可以说,当前阳煤集团管理体制的转变,是继续铲除经济体制下的制度残余、推进国有企业进一步适应市场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又一次延伸。既然是改革完善,就要必要进一步明确企业的目标,探索企业在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借鉴经验,总结不足,不断推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第一、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

我国国有企业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无论取什么措施,都是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

(一)坚持经济效益这一中心。这既是我国推动改革开改的主导思想,也是国有企业实施改革的主要目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社会发展创造利润是企业存在的本质要求。无论国有企业有什么样的特殊性质,从长远来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企业这一本质属性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二)建立法人治理或拟法人治理这一结构。在外部环境上,通过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国家逐步将企业的发展规模、经营总值、产品销售、原料购、人员进出等全部下放到企业本身,建立完善企业在法律上的主体地位,实现了企业自主经营、自负赢亏、自行管理。在企业内部,企业以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为纽带,使各分(子)公司成为活跃的利润创造者,发挥企业最大的集合效应。

(三)打造平均主义、大锅饭,实现企业效益和员工工资挂勾。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生产,多劳多得,少劳不得,不劳不得,企业效益的好坏成为员工收入多少的决定性因素。

(四)剥离“企业办社会”这一职能。分批分剥离企业办的学校、医院、招待所等服务和社会公用设施,将企业的主要目标放在提高经济效益上来。

可以说国有企业改革,提高经济效益是中心,建立法人或拟法人治理结构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制度保障,实现企业效益和员工工资挂勾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实现手段,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重要条件。二十多年来,国有企业经过改革,初步建立起既承担起社会责任,又突出强调经济效益,自主经营、自负赢亏,充分活力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支柱性作用,同时能够面对跨国公司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挑战。

第二、阳煤集团在推进企业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阳煤集团通过改革,实现由经济条件下的行政管理向公司化管理的转变。通过对内集中整合,建立阳煤集团与子(分)公司的管理制度,形成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企业管理模式,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在企业改革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然而,随着市场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改革发展的要求,特别是与改革成功的国有企业相比,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企业经济效益较低。企业赢利能力不高,产能效率较低,下属企业活力不够,适应市场发展能力不强。有些企业经营总值在一亿甚至几亿元,而企业利润只有一百万元、几百万元甚至为亏损,大量资产零利润空转,资产收益率低下。

(二)企业拟法人治理结构不尽合理。对下属企业没有建立合理的拟法人治理结构,从经济总量、企业经营决策到工资发放、人员进出大包大揽,对子(分)公司管得太死。子(分)公司自动性太小,活力不大。由于子(分)公司的人财物全部(或大部分)由阳煤集团操作,子(分)公司将大部分精力用在对上协调应酬、讨价还价上,致使企业适应市场能力和对外开拓能力差;由于权力结构分配不均,对于公司改革开展中的重大失误或出现的重大错误问题,往往推托给阳煤集团和客观原因;一些原则性问题往往在应酬协调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企业安份保守,日复一日。

(三)企业效益与员工工资严重脱勾。子(分)公司的员工工资不是由企业效益决定,而由阳煤集团统一分配,平均主义、大锅饭严重,无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由于员工工资不归子(分)公司管理,企业效益在决定员工工资收入方面的比重不大,出现子(分)公司不顾虑企业效益,多要人、多设职数,人浮于事、将多兵少的现象,繁文冗节,规矩多指示多,行政效率和企业执行力不足。

(四)与市场规律背离。对内部企业实施特殊的“内保政策”,在价格上政策上让步,造成企业负担过重;由于“内保”,使一些不具备市场发展能力、濒临破产的企业存活,无法实现企业资产的快速回拢,长期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负担;由于“内保”,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发展战略上的失调;由于“内保”,出现问题,推诿扯皮、踢皮球,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落实;由于“内保”,外部市场的服务和商品无法正常进入,带来了收受贿赂、腐败问题和行业不正之风;由于“内保”,无法与外部大的市场环境对接,造成了企业内部制度、管理方式与市场发展规律的背离。

(五)社会职能大包大揽。员工水、电、暖、住房、公积金、行、看病、买药、子女就业、入托、再教育、生育、人口控制等全部由企业承担,企业负担过重。同时,员工的等、靠、要思想滋长,固有利益稍无变动,便会因发社会问题。2007年下半年,食品价格大幅上涨,食用油由每桶不到30元最高上涨到75元一桶,员工没有反映,而一张澡票仅上涨一元钱,便引发一些员工的集体信访告状,即是这种思想的一种表现。

第三、认真贯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要改变这样那样的问题,关键在于面向市场,不断坚持经济效益这一中心,在阳煤集团和子(分)公司之间建立以利润为纽带的合理的拟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企业效益和员工工资直接挂勾,逐步建立子(分)公司自我管理,自主经营,债务和工资自我负担的充满活力的管理模式,使子(分)公司成为阳煤集团实现利润的有效增长点。国有企业改革二十多年来,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建立子(分)公司的拟法人治理结构。阳煤集团将子(分)公司的人、财、物等逐步下放到子(分)公司,使子(分)公司具有相对独立的“法人”地位,扩大子(分)公司的自主经营权,使子(分)公司实现自主经营,自我管理,特别是自负赢亏。阳煤集团的主要精力转移到对子(分)公司的经营产值、企业利润、员工工资等重要经济指标的管理和考核上来,从而建立阳煤集团与子(分)公司之间以利润为纽带的合理的权益结构。

(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员工工资的直接挂勾。国有企业改革二十多年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实现员工工资直接由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决定,员工只能通过努力奉献、勤奋工作,才能达到自身工资利益提高的目的。当前,阳煤集团所属子(分)公司员工工资的实现过于间接化,在调动广大员工工作积极性方面的力度不够。

成功案例:某国有大型企业在1996年进行改革,根据生产规模每月给下属齿轮厂下达生产3万件,员工每月平均工资核定350元。其它,由齿轮厂面对市场自行进行赢利。齿轮厂所有员工的收入完全由齿轮厂利润的好坏来决定。当齿轮厂开拓市场产生的利润为零时,齿轮厂所有员工的收入仅为完成企业下达生产的工资;当齿轮厂产生利润后,按以上比例为分摊。

齿轮厂刚改革刚开始,由于市场意识淡薄,等靠要思想严重,企业发展和员工收入没有多大的起色。通过几年的发展,齿轮厂日益繁荣,员工收入大幅提高,同时依靠自身产生的赢利扩大了齿轮厂的生产建设规模。以后,企业又将每月给齿轮厂每位员工发放的350元作为利润上缴。

该国有大型企业通过推进对下属子(分)公司进行改革,关键调整了员工收入结构,使子(分)公司的发展和员工的利润实现主要依靠市场获得,使每一个下属子(分)公司都成为活跃的赢利单位,企业发展快速推进。

(三)合理推行“内保”制。国有企业改革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一个成功的经验,就是推行了“破产制”,调整并形成了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产业发展结构。对于长期亏损,技术落后、没有发展前景、严重依靠煤炭主业的小型企业,要坚决实施破产关闭;对于长期亏损、没有技术能力、没有形成管理优势、只能依靠阳煤集团的大中型企业,要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企业进行改组或融资或出让资产,建立股份制企业(阳煤集团参股),依靠先进企业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先进市场经验、人才管理优势,逐步发展成为该先进企业的战略主导企业,发展成为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优势企业;对于长期亏损但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属于阳煤集团战略发展规划、短时间没有管理经验的大型企业,通过实施特殊的“内保”政策,培育企业的逐步成长,构筑企业的扎实基础。阳煤集团在兆丰铝业、晋东电厂等项目上取分类指导,调整企业结构,引进先进合作伙伴和战略融资方面已经取得了有益的经验。

(四)逐步剥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对于国家政策明令要求剥离的职能,妥善处理各种利益问题,尽快交移到和当地;没有明确要求剥离的社会职能,则根据企业实际、历史因素逐步剥离,稳步推进。

国有企业改革二十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肯定会损害一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然而不改革就无法推进有企业的快速发展,无法承担起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应承担起的支柱作用。推进阳煤集团的改革,贯彻阳煤集团所提出的基数增长制、投资回报制和项目管理制只有下定决心,迎难而上,以百倍的信心和昂扬的斗志迎接所面对的阻碍和挑战才能取得重大的胜利!

汇率和食品价格的问题

B

此题考查基础知识,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决定,故选B。

豆油为什么会涨价?

汇率问题被吵得沸沸扬扬,可以说狼烟四起,不仅有日本的发难,更有美国的通牒。我认为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有中国国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国际上的主观要求。

从国内客观情况看,人民币升值我认为主要还是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结果,中国企业竞争力的不断增强。近20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内涌现出像海尔这样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加,这一竞争力表现为我国密集型产业的初级产品的自给自足,由于出口价格低,使得产品在国际市场颇有竞争力,从而推动了中国对外出口,中国国际收支顺差扩大。国内的经济高速稳步的发展使得中国具有很好的投资前景,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而外资在我国的使用就表现为生产性和消费性,生产性改进了我国的水平,消费性不管用于提前消费,熨平消费,还是提前消费,都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随着2006年11月中国外汇储备一举突破1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也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表现,储备数额为世界第一让世人看到了中国的发展,中国能够应付国内出现的各种经济问题,确保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使世界各国增强了对人民币的信心,他们愿意使用人民币,相信人民币,人民币就有了升值的潜力。但外汇储备的增加并非愈多愈好。随着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使货币政策难以保持较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在相当程度上陷入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与抑制货币供给增长难以兼顾的两难境地,进而影响宏观调控的有效性,造成通货膨胀、劳动生产成本上升等影响;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还会引起国际上对中国贸易状况和人民币币值的高度关注,甚至为一些国家提供压制中国贸易的口实。

近期,随着美元持续走弱,人民币呈现出稳步升值的趋势人民币对美元的加速升值,同时导致人民币对港币的加速升值,港币兑换人民币最近也首次跌破1比1。在适当时机下,人民币、港币和澳元将融合,形成单一货币,这是经济上穿插的政治上的策略,使中国实现从国土、货币上的统一。

从国际主观情况看,要求人民币升值最强烈的是美国。在中美两国的经济议题中,贸易不平衡和人民币的币值问题一直是两国争议的两个最重要的问题。而这两个问题又以人民币的币值最为根本。美国的就业率下降,贸易出现逆差,视为中国人民币币值过低的结果。中国的经济还在发展阶段,中国在加入WTO后,进口没有明显的增加,反而中国的贸易都为顺差,这是因为中国出口的产品都是初级加工品,且出口价格较低,在国际上很有竞争优势,这就加大了中国的出口。美国是中国的最的贸易伙伴,中国初级产品大量占有美国市场,中国的出口品的优势是造成美国初级产品市场疲软的一大原因。美国就强烈要求中国人民币升值来改变美国的困境,使中国的出口品不再有优势。我认为美国这一呼声很明显是出自自己臆断的,美国在寻找解救自己国家的一个出路,阻碍中国商品大规模进入美国,美国在这个经济问题的要求背后,实际是有更深一层的战略和政治考量。

日本作为二战后迅速崛起的国家,其经济的高速发展稳定了日元的亚洲地位。但日本近年来经济的衰退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于中国的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汇率的稳定使中国周边国家大部分越来越来越相信人民币,对日元的地位造成了影响的亚元位置受到了人民币的冲击,日本要求人民币升值也是出于降低中国出口优势的考虑,从而降低人民币的优势,以确保日元在亚洲的地位。

综上所述,人民币升值是中国国内情况和国际的共同要求,是中国与美日等国家政治与经济上的较量。

在人民币升值中能够获益的行业首先是拥有人民币资产的行业,如房地产业、金融业(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和拥有地产的商业企业。人民币升值,对于它们而言就意味着资产价值相应程度的提升,也意味着经济实力的提升;其二是外汇负债率较高的行业。主要包括航空、贸易等行业,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情况下,它们的偿债能力将随之提高;其三是进口原材料或零部件占比较高的行业,如,造纸业、钢铁、轿车、石化、化纤及塑料等行业,汇率升值将使这些行业主要原料的进口成本降低,而提高行业的盈利能力。

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受到不利影响的主要集中在出口比例大的行业。传统的出口优势行业将受到直接冲击,包括纺织服装、家电、机械等产品,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成本上升会使行业的利润率有所下降;同时国际化定价的行业将受到一定的冲击,包括有色金属、钢铁、电子元器件等行业,人民币升值将使它们以人民币计价情况下的售价有所下降,从而导致利润的下降。

虽然升值的短期之内对我国具有优势的出口项目有一定的打击,使我国的传统出口产品出口价格升高,失去了竞争优势,同时大量的进口产品也会涌入中国,给中国自主产业造成不利的影响。但人民币升值后具有更强的购买力,内地百姓的消费能力增强,水平提高。对香港来说,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提高人民币的地位,从而有利于繁荣香港金融市场的人民币业务。同时,内地对香港商品、服务、旅游的需求有利于刺激香港经济的繁荣。从长远来看利大于弊。中国经济非常具有潜力,人民币现在升值的幅度是微不足道的,在未来的日子里,人民币还会升值,但只有在合理的范围内升值才对中国有益,过高对中国的出口不利,过低就是把中国的产品贱卖了,合理的范围是由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相适应的,还有的是国际市场的制约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不同行业产生的影响不同,而影响的程度也与企业应对汇率风险的能力有很大系

全球食品涨价主因

●供应短缺,部分因为生物燃料行业的发展和气候变化,以及印度和中国等国经济不断增长,推升了小麦、玉米、牛奶和食用油等农产品价格。

●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农业面临的一个新挑战。气候变暖可能使土豆和花生等农作物的野生亲缘植物灭绝,给帮助这些农作物抵抗害虫和干旱的宝贵基因源带来威胁。

●未来50年,51种野生花生中有超过60%会灭绝,108种野生土豆中12%会灭绝。

国家统计局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李晓超在介绍200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时谈到粮食、肉禽及其制品、蛋类的价格上涨等问题时说,首先粮食价格上涨是因为国际市场粮食涨价和粮食需求增加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影响,国际市场粮食价格自去年下半年起持续上涨,并延续到目前。

国际市场粮价变动直接传导并推动了国内粮价的上涨,1至5月份,我国的谷物及谷物粉进口80万吨,在2006年下降42.7%的基础上又下降了51.5%,也就是在国际粮食价格上涨的时候,我们进口又少了,而出口又在大幅度增加,今年1至5月份,出口506万吨,增长53.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虽然人民直接消费粮食的比重在减弱,但是人们对肉禽蛋消费在增加,相应来说饲料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近几年,我们也投产了一些生物燃料,比如说乙醇项目,相应来说工业生产用粮需求也在不断增多,相应也增加了对粮食的需求。另外,今年上半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同比上涨5.2%,增幅比上年同期高3.9个百分点,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今年上半年我国粮食价格的上涨。

二是在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中,尤其以生猪价格上涨较快,生猪价格上涨主要受饲料价格上涨、成本增加、收益较低、供给减少这些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从事养猪事业的工人工资相应也增加,加上运输成本也在不断上升,饲养生猪的成本在提高,加之进城务工工资较饲养生猪收益高,比较利益相应在下降,也影响了饲养生猪的积极性。另外,在全国大约有20多个省市生猪蓝耳病疫情的大面积发生,也影响了生猪的供应。

三是去年同期基数低,相应也显得今年上涨幅度比较高。去年上半年,在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1.9%,其中粮食上涨1.3%,肉禽及其制品下降7.7%,蛋价格下降10.9%。因此,当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今年上半年,扣除食品和能源项目后的核心价格指数仅上涨0.9%,而且工业品出厂价格基本稳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还在回落。

谁知道今年物价涨的根本原因吗?

受国际海运费上涨的直接影响,我国进口大豆、豆油的到港成本不断攀升。业内人士表示,近期大豆油的价格不会下降,不过花生油和香油价格仍会保持稳定。受大豆期货上涨的影响,国内大豆油也开始全面涨价,一天之内,5升装的金龙鱼大豆油从41元上涨到44元,5升装火鸟大豆油从39元上升到43元,5升装福临门大豆油从39元上升到43. 5元,平均涨幅超过10%.

除了猪肉和鸡蛋,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便是食用油了。遗憾的是,食用油也没有逃离价格暴涨的怪圈,其涨幅甚至高于股票的涨幅。

发改委表示,目前中国食用植物油库存较多,货源充足。那究竟是商人囤油导致价格上涨还是原料价格飞涨?经过一系列调查。记者发现油料价格上涨的最大原因竟然来自一场悄无声息的国际大豆定价权争夺战。食品占CPI权重的30%强,而油料价格的上涨则直接拉动了CPI的增幅,因此作为CPI的调查之一,食用油的价格上涨波幅引起了记者注意。

据调查,仅仅是2007年11月份的第一个星期,5L胡姬花特香压榨一级花生油的批发价涨8%,售价110元、5L金龙鱼调和油从56元上涨至60元,5L的鹰唛玉米油从60元涨到65元,5L的金龙鱼玉米油从68元涨到70元,5L胡姬花压榨一级花生油从88元涨到95元,而5L胡姬花特香压榨一级花生油要涨到130元/瓶,涨幅近五成. 而在众多的食用油品种中,口味已经被普罗大众接受的多是花生油,菜油以及大豆油,而大豆油的销量又占所有油脂销量的60%,因此,本次调查记者便以大豆的涨幅作为样本。失去大豆定价权如此全面的价格上涨,其原因主要来自于油料价格的上涨,而作为油料的花生、玉米以及大豆等,其价格为何涨幅如此剧烈? 一位熟悉大豆的业内人士说,“三年前中美爆发的‘大豆战争’,让我国的大豆种植面积急剧萎缩,后来在国际上,我们就失去了大豆的定价权。”

从2001年下半年至2003年,由美国CBOT市场带动,大连期交所的大豆合约从1700元附近起步,到了2003年8月,由于美国大豆产区天气干旱,其后美国农业部的月度供需报告出台,对行大豆情形成推波助澜,2004年初至4月5日的最后上冲阶段,美盘创出近16年的新高,同期大连期交所的大豆合约创出4100元的历史纪录。

此时,正值白宫对中国纺织品设限,为缓和中美经贸关系,中国向美国派出农产品(行情论坛)购团,购了150万吨大豆。当时中国代表团在4100元/吨左右的价格上签下订单。然而此后一个月,大豆价格跌至3100元/吨。

“当时中方由于信息不通畅和缺乏国际贸易经验,片面听信美国公布的虚研究报告,从而在国际豆价大幅下跌前夕在高价位上吃进了大批大豆。”黑龙江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田仁礼说。这个时候,美豆如潮涌入,豆价持续暴跌,山东依靠进口大豆的加工企业几乎全军覆没,国内种植业也遭受重创。2006年主产区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比2005年减少25%,2007年又比2006年减少600万亩,总产量由130亿斤降至92亿斤。

种植面积连年锐减掀起新一轮题材炒作,豆价再度攀升,同时也加深了国内市场对进口的依赖。油籽杂志《油世界》11月28日发表报告预计,中国在2007/2008年度的大豆进口量将从2006/2007年度2872万吨增至3400万吨,以弥补国内产量损失所带来的供需缺口,并抑制国内高企的大豆价格。

“3年前美国人在高价位上把大豆塞给中国,让你狠跌3年,跌得你种植面积萎缩了,现在美国人又趁势再拉高,再逼你高位吃进,再让你狠跌,我们可能被人家玩于股掌之上。”一位观察大豆市场3年的分析人士说。

大豆危机导致“产业失窃”

中国原有的大豆加工企业大多分布于东北大豆主产区附近,随着中国加入WTO,大豆市场开放,然而当廉价进口大豆大量涌入时,这些加工国产大豆的企业陷于劣势地位,因为国产大豆不但出油率比进口大豆低2到3个百分点,而且是依赖农户小规模生产,成本高于美国的机械化种植。为了摆脱困境,加工商们纷纷来到长三角和珠三角的销区,依托港口建厂,转而加工进口大豆。在中国大豆压榨能力大肆扩张之时,世界大豆的总体生产水平又正处于下降周期,因此众多压榨企业争抢原材料,反而加剧了定价权的丢失。

由于在国际大豆的期货市场中缺少话语权,国内的大豆价格始终要伴随着国际价格的变化而变化,而在今年国际豆价屡创新高的同时,国内的大豆产量大幅的锐减。而豆农对于种植大豆又散失了信心,使得种植面积大幅减少,2006年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比2005年减少25%,2007年又比2006年减少610万亩,减少了12%。

作为豆油的原料,大豆价格随国际价格起落,其波动反应必然也就辐射到我国的食用油领域。因此在今年我国油价持续上涨来看,其直接的原因是:丧失国际定价权!

国储油双刃剑

大豆油一度是北方超市里的抢手货,原因是大豆油比花生油便宜得多,然而在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三大食用油中,要论起涨价的速度,还是大豆油数第一。

而在整个油料作物方面,近几年的生产规模萎缩是其中重要的因素。2006年,我国油料种植面积比上年减少了1000多万亩,2007年比2006年又减少了1000多万亩,产量下降,再加上国内的需求增长,油料自给率低,只有40%多,因此2007年在时逢大豆价格上涨时期,其他食用油的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

为了平抑食用油价格的上涨,国家粮食部门曾在2007年9月份首次将国家储备油以竞标的形式投向市场。全国投放总量达到20万吨,其中豆油17.8万吨,菜籽油2.2万吨。作为分会场的华南粮食交易中心负责人陈总经理向记者坦言,国家打开粮食储备,其目的是为了供需关系基本平衡,希望能够以此开控制油价的上涨,但是这样的做法其实不会产生多大的平抑物价的效果。

2007年9月28日的竞标现场,华南粮食交易中心的会场里聚集着南方部分省区的油商,当时巢湖、苏州、东莞地区的大豆油的起拍价都在8150元/吨—8750元/吨之间。一个起拍单位通常是1000吨左右。负责拍卖的储备部刘经理事实上在肯定国家的这一做法:“这是国家第一次公开卖国储油啊!而且来竞拍的都是食用油的加工企业,竞标成功后,他们必须承诺在一个月内将所竞得的食用油向市场投放。这么一来,市场的缺口就相对小了,价格也就自然低了起来。”

而从厦门专程赶来竞标的陈乔在为一家食用油企业服务,在他眼里,这事实上并不是一件要为市场做善事的商业机会,“国际大豆(价格)一直在涨,而且后市也在看涨,这样的一批油下来,我们做加工的当然负担就小了!”据陈乔透露,事实上来竞标的大多都是食用油加工企业,也有一些大型的食用油品牌厂家的人,比如南方的金龙鱼和北方的鲁花等厂家,在他看来,这样的竞标会,其实是一场降低企业风险的盛宴,“主要是这个价格(竞标价格)比市场上的价格低,与此同时,后市看涨的预期很强烈。”而对于能否通过国储油的公开发售以平抑食用油价格上涨,陈乔答得很直接:“不会。”这时,苏州的中央储备量直属库的大豆油正以8510元/吨的价格起拍,通常这样的起价,成交价都会在9000元/吨左右成交。

负责研究我国粮食产业的研究员胡锋也同意这一观点,由于食用油并没有太大的季节差异,因此需求总体是平稳增长的。国储油的竞拍,只是减少了企业的风险,油企不会因此而将这批油降价出售,特别是在后市看涨的情况下。

截止至2007年12月27日,我国的豆油的价格正在10000元/吨上坚挺地走着。其中沈阳的价格达到了11700元/吨,广州的出厂价也达到了11800元/吨。天津、山东、张家港、厦门等地的价格也都在1100~12000元/吨左右。与前一天相比(12.26日),沈阳的价格上涨了200元/吨,广州的价格也上涨了400元/吨,全国这一天的涨幅在400~500元/吨之间。与2007年9月底的那场竞标相比,每吨已经高出了2000多元。

以猪肉和食用油为主的食品等生活必须品价格的上涨,导致一系列相应的物价通涨,是2007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最大问题。2007年,是1995年期以来物价上涨最快的时期。时至今时,尽管已取了一系列的控制物价的政策(如上调银行利率、取消大米和玉米等粮食原材料的出口退税,并在后来对出口这些粮食原材料取出口征税),并动用了行政干预(如不许汽油等燃料油价格继续上涨),但中国的生活必须品的物价目前仍在高位运行。物价的上涨,已严重地影响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成为当今最热门的话题,是中国的经济能否正常地可持续增长的最大经济问题,同时,也是社会能否和谐稳定的重要政治问题。

导致物价上涨的因素,有国外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也有国内经济运行过热的原因。

一、国际原因。

1、国际油价一直处于高位,近来更是突破了每桶100美元大关。原油是一种重要生产和生活原料,它的上涨,无疑为中国物价上涨提供了一个潜在推动力。

2、也就是因为油价上涨,用生物原料(如玉米、大豆等)生产生物柴油等生物燃料油盛行。西方国家减少玉米、大豆等粮食原料的出口,使玉米、大豆等原料价格普遍上涨,直接推动了由大豆生产的食用油的价格普遍上涨。由于玉米、大豆等饲料或饲料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推动猪肉、食用油等副食品价格大幅上涨。

3、由于对人民币增值的预期,及对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预期,大量热钱流入中国,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大大增加。

二、国内原因。

物价的上涨,最终是物质的增加赶不上货币发行量的增加而造成的。而权威统计结果显示,2007年,中国的食品及绝大多数上涨物品的生产量,并不比往年减少,而在逐年增产,也就是物质的绝对量仍在增加。但食品等生活必须品价格仍在不断上涨,那就是说,2007年的物价上涨,主要是因为货币发行量远超过物质生产量造成的。那么,造成2007年货币供应增加的原因,就应是造成2007年生活必须品普涨的主要原因。造成2007年货币供应增加的主要原因有:

1、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需要大量的奥运设施建设,虽然大量的奥运设施已在几年前就开始建设,但2007-2008年,是奥运设施建设的攻坚阶段,成千亿至万亿元的资金投入,增大了中国市场的货币供应量。所以,短时间内的奥运设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大量资金投入,增加了中国市场货币供应量。

2、2007年,仅不到一年的时间,中国股市指数,差不多翻了一番(如上海的股票指数,从年初的2000多点,至最高点的近6000点)。其它国家的股票升值不大,但中国的股票在2007年升值如此迅猛,这可是成万亿元以上的总值增加。而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公司,大多为中国公司。这就是说,在2007年,通过股票的升值,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中国公司,直接获得了如此大的资金投入。而这部分资金,又通过扩大再生产的形式,重新进入中国市场。这也大大增加了中国市场的货币供应量。

3、因中国房地产的升值预期,这几年中国房地产迅速升值,国内或国外的资金大量流向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这些资金,最终又不断地被房地产公司进行再投资(可能是房地产,也可能是其它产业),也直接进入了中国市场,增加了货币投入。这可也是以万亿为单位的资金投入。

4、前几年中国为促进投资,发展经济而设立的银行存款利息税,虽然现在已极不合适,但取消利息税,伤害到相关部门的利益,受到相关部门的抵制,仍一直沿用至今。本来2007年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再加上利息税,虽然国家几次上调了利率,但将钱存到银行仍不仅不能赚钱,反倒要赔本。这就逼着将钱存在银行的人们,急着将这部分资金从银行拿出,投向市场,以增加市场的货币供应量。

5、由于中国和西方国家货币兑换率的差异,使中国货币的实际价值高于现行兑换率。例如,虽然1澳大利亚元能兑换6.5元左右的人民币,但1澳大利亚元在其国内的购买力,也就差不多1人民币在中国的购买力。即如1元人民币在中国能买1市斤西红柿的话,1澳大利亚元,在澳大利亚也只能买1市斤西红柿而已。前几年,由于中国的食品的质量不太高,的确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小问题,再加上西方国家所建立的种种经济壁垒,中国的食品很难打入西方国家市场。随着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及中国食品生产的标准规范、质量提高,中国的食品出口量大大增加。中国食品具有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再加上货币利率的差距,出口中国食品大大有利可图。大量大米、玉米、小麦、猪肉等中国日常必须生活品的大量出口,虽然国内的物质生产绝对量还是上升了,但留在国内的物质总量却减少了。这使货币与物质的矛盾更加尖锐。

6、中国自己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也在大量拿玉米等粮食生产生物柴油。仅2006年和2007年,中国就投巨资建立多个生产生物柴油的项目。有的单位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利用自己的特权,甚至用食用油(说成是废食用油脂)生产生物柴油。这一者推涨了生猪生产饲料(如玉米及以玉米为原料的饲料)的价格,更是直接推高了食用油的价格。(其实,猪肉生产,也能生产食用油(猪油和肥肉),而植物食用油价格的涨价,也就推高了猪油(或肥肉)等相关物质的消耗,最终使生猪的价格更高)

7、中国时下流行的政绩工程,导致很多省、市级等地方,行政不能和中央步调完全一致:中央要通过宏观调控,紧缩银根,减少市场货币流通量。但地方为了政绩,相互间攀比,一个城市连续30%左右的经济增长率都认为不高。若可能,你让他管的这个地区,经济增长能达50%以上,他都不嫌过。这就造成中央千方百计宏观控制经济增长,以防经济过热,而地方千方百计吸引资金,以增加资金投入,以防经济不热。从而使中央的宏观调控无法落到实处,或者调控效果大打折扣。

8、2007年公务员工资调整(涨工资),既增加了购买力,也增加了货币发行量,更是增加了买、卖双方的涨价预期,降低了涨价的阻力和成本。

9、由于中国经济的增加,人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了生活必须品的购买力。生活必须品的总消耗量增加。若这个总消耗量的增加超过生活必须品生产的增加量的话,那生活必须品生产量的增加就有可能成为负增长。

10、中国生猪生产中的黑耳病的暴发,更增加了肉(包括猪油)市场的供求平衡,使当时早已开始的食用油涨价火上浇油,作为导火索,最终点燃了以食用油和猪肉涨价为首的生活必须品价格的全面上涨。

11、由于生活必须品价格的全面上涨,增加了人们对物价上涨的预期,降低了涨价的成本和阻力,使涨价向全方位漫延。从而造成了2007年物价的全面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