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乎每个人的饭碗!一文梳理我国政策性粮食储备体系的体制性问题及改革方向

2.东北五常大米多少钱一斤

3.目前玉米最新价格行情

4.2012六月份东北玉米价格走势怎样

5.中国哪个地区大米最便宜

09东北粮油价格_东北粮食酒价格最新价格

大米是我国最重要的主食之一,作为生活必需品,其市场价格也一直备受关注。近日,受备粮潮的影响,不少地区的居民都上演了抢购大米、粮油的大戏,据一些网友反映,有的人一口气购买了600斤大米,生怕后续没米了。也正是因为这波抢购,使得各地“菜篮子”价格又迎来一波上涨。另外,这几天部分地区受到降雪天气反复、叠加疫情等因素影响,粮食流通受阻,大米的市场价格也得到了利好支撑。并且据了解,一些超市中的50斤一袋的大米,已经从100元涨到了105元。那么大米后续的行情走势会如何发展?接下来和大家一起简单分析下。

现在大米多少钱一斤?

北京市:北京市通州区粳米3.8元/斤;北京市昌平区稻花香5.83元/斤等。

河北省:河北保定市安国市粳米6.5元/斤;河北廊坊市三河市稻花香6.5元/斤;河北唐山市曹妃甸区香米3.05元/斤等。

辽宁省:辽宁抚顺市望花区糯米4.21元/斤;辽宁盘锦市大洼区蟹田大米3.22元/斤;辽宁鞍山市台安县稻花香2.58元/斤;辽宁沈阳市铁西区长粒香3.5元/斤;辽宁盘锦市双台子区珍珠米6.59元/斤;辽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东北大米5元/斤等。

黑龙江省:黑龙江哈尔滨市阿城区金龙鱼大米4.5元/斤;黑龙江哈尔滨市五常市碎米3.82元/斤;黑龙江鹤岗市萝北县长粒香4.42元/斤;黑龙江绥化市庆安县贡米3.08元/斤;黑龙江牡丹江市宁安市响水大米5.5元/斤;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建华区珍珠米2.25元/斤;黑龙江牡丹江市宁安市东北大米5.5元/斤等。

山东省:山东临沂市罗庄区紫米6.03元/斤;山东临沂市罗庄区碎米2元/斤;山东枣庄市滕州市丝苗米3.2元/斤;山东枣庄市山亭区东北大米2.65元/斤等。

湖南省:湖南益阳市赫山区黄花粘2.5元/斤;湖南长沙市芙蓉区长粒香3.56元/斤;湖南娄底市娄星区桂朝大米1.8元/斤;湖南衡阳市衡南县丝苗米5.99元/斤;湖南长沙市宁乡市籼米5.27元/斤;湖南岳阳市华容县虾稻米2.81元/斤等。

广东省:广东广州市南沙区油粘米2.26元/斤;广东广州市增城区蟹田大米2.3元/斤;广东肇庆市广宁县富硒大米2.8元/斤;广东东莞市东莞市丰良优系列2.22元/斤;广东广州市黄埔区缅甸大米1.9元/斤等。

备注:以上价格均来自惠农网供应大厅产地批发报价,非市场零售价格,仅供参考!

大米价格为何上涨?

1、托市收购效果明显

近日,南方多地托市启动,包括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等有已先后托市收购稻谷,而黑龙江也即将开始。稻价底端有所支撑,部分产区水稻价格小幅小涨,对于米价也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2、囤粮潮的影响

由于疫情的影响和国家号召存粮,百姓囤粮积极性增加,带动了粮食消耗。而且受降雪天气和疫情的影响,粮食运输受阻,大米价格较为坚挺。

3、农民惜售心理

冬季囤粮需求高涨,各地米企开机率明显提高,大米购量提升,有效带动了经销商拿货增加,但农民惜售心理犹存,也促使大米价格小幅抬升。

今年冬天有必要囤粮吗?

11月1日,商务部印发了《关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其中有鼓励大家说要储备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来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需要。很多人认为现在粮价、菜价、肉价都很贵,而且也从网上听闻说今年可能是个寒冬,再加上反复的疫情,确实有囤粮的必要。因此,此则消息一出,大家都开始坐不住了,纷纷来到超市里哄抢生活必需品,其中大米、面粉和食用油自然是最主要的购买目标。那么今年冬天有必要囤粮吗?

实际上,大家完全不必惊慌,虽然前段时间的大降雨对华北产区的产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今年秋粮的总产量依旧是比较可观的。粮油供应端并未出现较大缺口,而且市场价格也会出现大的波动,因此,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地生活物资货源充足,供应完全有保障。另外,国家发话让囤粮,也意为适当的囤一些生活必需品储备,大家不要被别人带偏了,跟风抢购,造成恐慌性囤粮。

11月大米行情走势预测

经过前几天的抢米,目前市场购销已趋于稳定,米企生产的多为订单为主。而且在国家的调控之下,米面价格也开始逐步回归正常。米企方面,入市积极性不会太高,毕竟接下来大米将进入一个需求疲软期,因此购量会有所减少。同时,东北大米国储托市何时启动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因素,这将决定东北大米的价格走向。

另外,从《关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中还可得知,要切实做好市场保供稳价工作。而且目前我国的生活物资供应是相对充足的,因此,在政策的调控之下,预计短期内大米价格不会出现大的变化。并且此轮囤货周期也不会持续太久,国内大米现货价格将回归平稳。

总的来说,大米价格上涨和前几天的抢购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好在目前价格已经趋于稳定了。因此,大家可以趁此适当储存一些生活必需品,过多的囤粮并不可取,我国市场粮油供应充足,大家完全不必有过多的焦虑和担心。而对于农民朋友来说,则要多多观察市场行情变化,虽说目前米市短期价格相对较稳,但随着终端陆续到货,市场供应得到满足,后续米价或将存小幅下行的风险。

关乎每个人的饭碗!一文梳理我国政策性粮食储备体系的体制性问题及改革方向

://bbs1.people.cn/postDetail.do?id=94058498

这个论坛你看看,有没有你想要的资料

从2008年10月到今年4月,国家先后四次在东北主产区进行大豆国家收储,总量达725万吨,库存压力巨大。与此同时,东北大豆加工企业却面临无豆开工的尴尬。在此背景下,210元/吨的加工补贴政策出台,方式是将部分国家临时储备划转为地方储备,定向销售给东北加工企业的总量是195万吨, 其中黑龙江分得150万吨。

2008年,面对国内外大豆价格的大幅下跌为维护农民利益,国家在东北实行大豆政策性收储措施。2009年国家继续加大扶持政策,对国产大豆实行敞开收购,并对参与东北大豆收购的企业给予每吨160元的加工补贴。但是据记者了解,由于国内外油粕价格节节下调,油厂利润不佳,有企业负责人表示有补贴也是亏损,对于临储收购热情不高。黑龙江大豆协会上述负责人表示,国内大豆产业的问题多年累积,不可能马上解决

2003年8月,美国农业部以天气影响为由,对大豆月度供需报告作出重大调整

,将大豆库存数据调整到20多年来的低点。于是,CBOT大豆价格从2003年8月时的

最低点约540美分,一路上涨到2004年4月初的约1060美分,创下近30年来新高。

这种涨幅相当于中国境内价格从每吨2300元人民币涨至4400元。

中国压榨企业在恐慌心理支配下,纷纷加大购力度。2004年初,在美国“

抢购”了800多万吨大豆,折合平均价格在人民币4300元/吨的高价。

但随后,2004年4月开始,国际大豆价格快速回落,跌幅近50%。国内大豆加

工由原先的赢利变为全行业亏损。

面对如此价差,国内部分加工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无奈取了违约行为,

放弃原先在高价位签订的购合同和定金。即所谓的“洗船”。

对此,美方取的措施包括:一些大的国际大豆供应商起诉中国进口商毁约

,索赔金额估计高达60亿元左右;国际粮商联合抵制中国民营企业,除一部分他

们参股的中国企业外,对其他中国进口商不再报价;这些供应商联合修改对中国

的大豆出口合同文本,修改后的合同条款对中国进口商更为不利。目前为止,纠

纷依然未果。 (----杨眉)

那为何中国的食用油价格会上涨如此之快呢?国家难道不能取什么措施来控制

一下吗?

事实是,国家非常想调控,但却是有些力不从心!!!

现在我国食用油95%依赖外资供应,不管是食用油原料-油料作物,还是食用油

加工基本上为外资垄断,严重威胁我国粮油供应的安全!!!

由此看来,国家在这方面真的是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通俗说,就是中国说了

不算!

其实国家近年来为稳定粮油价格实施了很多措施,力促粮油作物播种面积提高,

提高食用油自给率,继续增加食用油进口等等,但其效果的显现,是一个长远的

过程,相信在国家的大力干预之下,中国的粮油价格会逐渐稳定。同时居民也应

该保证一定的持有量,以随时应对粮油价格的变动。但万不可盲目抢购!

东北五常大米多少钱一斤

搞好粮食储备调节,在稳市、备荒、恤农方面有重要作用。中国粮食收储政策已经走到改革窗口期。中国在21世纪初全面放开粮食市场以后,形成了以战略储备和托市收储为主要构成的政策性粮食储备体系。两类储备各司其职,曾有效地发挥了危机应对、市场调控的作用。然而发展至今可以明显看到,政策性粮食储备体系早已偏离过去后置于市场、适时调控的定位。托市收购价成为市场价格“风向标”,收储一家独大挤压民间储备,严重扭曲市场机制。更为严峻的是,政策性收储带来的市场扭曲与我国高质量发展走向不一致,不断加大自然环境压力,甚至成为多边贸易争端的焦点。在新的发展阶段,需要重新梳理政策性粮食储备的目标与职能,重构政策性粮食储备体系。

一、我国政策性粮食储备体系面临的严峻挑战

过去粮食储备体系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扭曲市场机制、监管漏洞频发等方面,然而“痼疾”尚未解决,“新患”又层出不穷。在贸易全球化不断加深、环境约束不断收紧、国内消费升级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中国政策性粮食储备体系面临的挑战愈发严峻。

1.粮食市场矛盾重重

在农业补贴、托市收购等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刺激下,中国粮食产量迅速提高。但与此同时,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维持农民种粮积极性变得高度依赖托市收购。托市收购范围不断扩大,库存规模持续高企,粮食市场呈现出明显的“政策市”导向。国际粮食价格经历了2008年左右和2010年左右两轮高峰以后迅速下滑,2013年以来国内外主粮价格全面倒挂,加剧了国内粮食价格的下行压力。粮油加工企业面临激烈的外部竞争压力,较高的国内原料成本导致“稻强米弱、麦强面弱”,企业利润空间遭挤压,产品竞争力削弱。继续维持较高的支持力度,会进一步加剧市场阻滞、增加财政成本,未来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如果放开,则极有可能打击种粮积极性,导致产量大幅下滑,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如果积极去库存,又会导致市场价格降幅过大过快,打击加工企业的加工意愿,国内粮食市场调控陷入较大困境。

2.粮农组织黄箱限制

托市收储政策属于WTO黄箱限制的支持政策,按照中国入世要求,补贴总额不能超过该类农产品总产值的8.5%。随着托市收储范围不断扩大,托市收储政策成为国际多边贸易争端的焦点。早在2016年9月,美国认为中国稻谷、小麦和玉米补贴总量超过黄箱限制,并向WTO提起诉讼。中美双方最大的争议在“符合补贴条件的产量”的界定。美方坚持认为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没有明确限制收购数量,所有托市省份的产量都在补贴范围内。但中方称收购时间、启动条件、收购品质标准、农民卖粮习惯已将收购范围进行了大幅限定。2019年2月28日,世贸组织发布美诉我小麦、稻谷和玉米国内支持世贸争端专家组报告。专家组驳回了美方关于玉米诉讼的请求,但认定中方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违反入市承诺。2出于对世贸组织的尊重,2019年6月12日中国接受裁决并承诺在2020年3月31日之前完成对麦稻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改革。多边贸易争端动摇了托市收储政策的根基,托市调控空间进一步收窄,不利于维护我国粮食市场稳定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3.自然环境约束

粮食储备体系背后是对粮食自给率的较高要求,这一要求加剧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我国人均土地和水十分匮乏,工业和城镇化发展不断挤压耕地空间,加剧了对农业的掠夺性开发。全国600多个县的人均耕地面积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人均0.8亩的警戒线。3高产量基于高投入,1980—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增长了82.8%,与此同时化肥施用量增长了4.5倍,化肥施用量的增速远超过粮食产量的增速。农用塑料薄膜用量在1991年为64.21万吨,到2015年增加为260.36万吨,是1991年的4倍多。4农业带来的大规模面源污染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长期以来对农业的高压利用,已经使农业生产高度依赖化学投入品,没有“一炮轰”式的化肥投入,就没有产出。农业破坏已经不容乐观,未来如果进一步强调粮食产量增长,对农业生态不予保护和恢复,将直接破坏保障粮食安全的根基。

4.消费端高质量要求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人民消费转型升级对粮食品质提出了更多要求。消费者已经不满足于吃饱,吃好、吃得多样化、吃得有营养成为食物消费的主要方向。近年来国内粮食生产跟不上消费需要的情况已经显现,直接导致国外优质农产品进口显著增加。我国经济各领域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粮食行业也面临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目前粮食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不平衡突出体现为数量增长快、质量改进慢,生产发展快、生态改进慢;不充分突出体现为粮食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不高。5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粮食产业竞争力提升和国家粮食安全等的新要求,迫切需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6政策性粮食收储长期主导粮食市场的结果是重视粮食数量而忽略粮食质量,少部分优质粮流入市场,大部分低质粮进入国库。这不仅导致粮食供给与需求长期错位,而且影响国库粮食质量,浪费国家优质储备库。

二、我国政策性粮食储备体系的目标失衡与体系失控

中国政策性收储存在的种种问题与其制度设计密切相关,政策性粮食储备制度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农民种粮收入和稳定粮食市场的功能。这些目标的实现依托中央战略储备和托市收储两大储备体系。前者主要是应对自然灾害、战争等突发所持有的常规储备,后者则主要应对市场波动、市场大幅下跌,是一个临时性质的缓冲储备。战略储备成型于1999年粮食市场化改革,以中央储备粮总公司的成立为标志。托市储备体系发端于2004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颁布。政策性储备在粮食市场化改革初期有效发挥了政策引导、稳定市场的功能,但在长期实践中政策导向开始偏离,一系列问题也相伴产生。

1.政策性收储多目标叠加与偏向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粮食储备的目标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粮食安全、收入和价格稳定、经济效益。7前两个目标比较容易理解,经济效益则侧重于生产者、消费者总体收益的平衡以及国家财政负担。中国政策性粮食储备的目标也非常类似,而且从两类储备体系的职能上来看,两类储备分别对应不同的储备目标:战略储备主要发挥粮食安全最后防线的保障功能,托市收储政策在出台之初主要用于应对剧烈的市场波动。2004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标志了托市收储政策的出台,《预案》明确阐明:“最低收购价政策不同于过去的保护价收购,为了防止政策过度干预市场,该政策只在特定情况下才启动。”即,只在粮食供求发生重大变化时才实行,只有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才实行,只有粮食主产区才实行。此时政策性粮食收储分工明确,权责明晰。实践也证明,两类政策性收储确实发挥了稳定市场、促进粮食稳定增产的作用。

然而,在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压力下,托市逐渐从过去特殊情况下确保市场稳定的单一目标,逐渐扩大到确保农民增收、粮食安全、稳定市场的多重目标。多重目标叠加打乱了过去有分工的收储制度设计,把粮食安全的职能部分交予了托市收储政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保证粮食产量稳步提高,进一步把托市收储政策稳定收入的功能扭曲为农民增收功能。所以,托市收储实际上承担了确保农民增收、粮食安全、稳定市场的三重目标。单个政策承担三重目标易导致政策目标混乱,一旦难以平衡目标之间的关系,必然会导致政策走样。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市场稳定目标优先地位被粮食安全所取代,对粮食安全目标的关注进一步强化了托市的农民增收功能。至此,托市收储显然逐步脱离了过去特定情况下才启动的定位,实际承担的政策目标也远超出了确保市场稳定的功能。

2.承储体系黏性依赖与托市泛化

从保稳定到保收入的目标偏向导致托市范围不断扩大。一开始,在扩大托市收购范围时非常谨慎,2004年只出台了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到2006年才进一步出台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政策。此后为了稳定其他重要农产品的生产,进一步出台托市的“同胞”政策——临时收储政策。与托市在播种时公布托市价格不同,临时收储政策在收获时才公布收购价格,对市场的引导作用相对偏弱。可见此时对托市的态度还是比较谨慎的。然而托市收储的定位偏向农民增收以后,托市收储的规模不可避免地进一步扩大。2007—2009年,国家先后对东北主产区的玉米、大豆,湖北等地的油菜籽实行临时收储政策。2011年开始,又对全国棉花主产区实行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对全国糖料主产区实行食糖临时收储政策。

政策导向偏离加上收储的组织管理体系未完全市场化,进一步加剧了托市泛化。20世纪90年代末,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建立以后,过去“吃政策饭”的地方国有粮食体系马上面临转型挑战。脱离了中央财政拨付,地方国有粮食企业要么收储地方储备粮,要么入市进行市场化收储。地方储备受地方财政实力偏弱的制约,市场化收储面临的市场风险偏大。托市收购政策出台以后,承储企业能够从中央获得全额的收购和保管补贴,这给众多地方国有粮食企业一线生机。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竞相争取托市收购任务,频频出现“跑关系调入”中储粮的现象。中储粮取委托代理方式进行托市收储,委托代理结构下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剧了管理难度。代储的承储企业为了尽可能获得多的保管费,在粮食收获时有收储的冲动,尽可能多地收购,进一步增加了托市范围。粮食制度改革要对既有利益结构进行重新组合和安排,在过去粮食市场化改革中,国有粮食企业的体制性缺陷和部门利益或多或少都形成了一定阻力。8改革以后部门管理制度的黏性仍然存在,这种黏性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将市场化调控措施拉回了政策性干预性质。

3.市场体系内国家垄断格局形成

在收储目标偏离和体系黏性依赖的共同作用下,托市收储政策开始扩张。托市收购的范围从两大口粮扩大到玉米、大豆等重要粮食作物,然后进一步扩大到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为了保证农民基本收益,最低收购价格和临时收储价格不断提高。2008—2018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涨幅达到93%,中晚籼稻达到92%,粳稻达到107%;2009—2014年,白小麦最低收购价涨幅达到64%、红小麦和混合麦达到71%;2010—2013年,玉米临时收储价格涨幅达到49%;2009—2012年,大豆临时收储价格涨幅达到24%;2010—2013年,油菜籽临时收储价格涨幅达到38%。

托市信号在市场中传递和反馈,在长期动态作用下,粮食市场体系中的国家垄断格局形成。托市有效稳定了农民预期,提高了粮食产量,但也造成了下一收获期有更多粮食集中上市的情况,从而导致粮食价格断崖式下跌,托市不得不再次启动。随着生产资料上涨和粮食价格下跌进一步挤压粮食收益,托市价格相应上涨,结果导致托市信号传导渠道进一步固化,下跌幅度加剧,托市收购压力也进一步增大。如此长期演化以后,市场价格基本上向托市价格看齐,市场供需形势被虚化。农民种粮基本上看补贴和托市价格,在托市价格不断上涨的年份,刺激了大量工商资本下乡租地种粮。粮食产后通过中间商层层流转,最终大部分进入国家粮库。2006—2010年,以最低收购价政策收购了市场上34.1%的小麦,2008年后临储收购了80%以上的玉米。9私人粮食企业收储一方面是为了满足自身加工需要,另一方面是利用市场波动赚取差价。但在主导的粮食市场上,私人企业收购价格难以与托市价格竞争,而国家垄断造成市场极端稳定,私人企业收储的外部环境基本丧失。结果是加工企业收购粮源缩减,收储积极性明显下降,更多地从政策性库存中购买原料。粮食市场最终演化为以托市为主导的“政策市”。为了保证农民收入,在维持托市收购体系运行上也付出了大量的财政成本。

收购管理体制的弊端在国家垄断格局下进一步凸显。中储粮有决定地方代储库的权力,导致地方粮食部门和粮食企业的寻租行为。由于获得收购和存储资格之后,收储企业能够从国家获得数量可观的补贴,于是存储资格成为粮食收储企业的一种稀缺。地方粮食部门为了争取存储机会,导致寻租行为产生,“转圈粮”、腐败窝案等频繁曝出。

而这些仅是粮食市场的内部问题,在更大的视野下,政策性收储带来的扭曲将农业政策推向了死角。通过维持农民生产积极性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策结果是产量不断提高,但质量长期低迷徘徊,供给和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在新的发展阶段下更加激烈。在全球化背景下,政策性收储成了贸易争端的焦点,并在日益严峻的多边贸易环境下,成为其他国家诉讼中国农业补贴扭曲国际市场的弱点。长期高强度农业作业加剧了农业环境破坏,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依托的环境条件被逼到了极限。

三、我国政策性粮食储备体系的目标分解与职能回归

可以看到,在托市收储的政策定位从稳定市场转向保障基本收益后,政策性收储带来的干预和扭曲越来越多,而且这一扭曲有明显的“长鞭效应”,通过市场信号传导和放大以后,进一步延伸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破解困境的主要思路,是调整政策性收储的目标范围,分解重叠目标,重新配置职能权限。

1.收入稳定:剥离托市收储增收功能,从“托市”回归“托底”

要避免托市信号对市场的干预和传导,需要尽快剥离托市收储的增收功能。收储与价格直接挂钩会扭曲市场信号,敞开收购会扭曲市场真实的供求关系。在市场供求极端失衡或者波动较大时,这类作用效果较强的干预措施确实能发挥较大效力,但并不适用于常规的市场调控。要截断干预信号在粮食市场中的动态传导,就要将增收功能从中过滤掉。过滤的方式有两类:一类是直接取消托市,另一类是将托市收购限定在一定范围。直接取消托市从根源上断绝了干预对市场价格形成的影响,但结果可能是短期内价格大幅下跌,供求在长期内动态调整。从玉米临时收储的改革经验来看,取消临时收储以后玉米市场价格大幅下跌,部分地区价格甚至“腰斩”。尽管国家同时出台了生产者补贴政策,但种植户的种粮积极性仍遭到严重打击,不少地区出现退租跑路现象。口粮领域如果完全取消托市收购,可能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所以,将托市收购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更符合中国实际情况。可以考虑回归托市收购政策出台的初衷,收缩托市的执行范围,使其真正成为特定时期启动的“托底”政策。实际上,欧美等发达国家目前尽管没有实行干预性收储,但也并未完全取消该制度设计。美国营销援助项目和欧盟公共干预收购的制度框架仍然保留,只是通过各类限制提高了启动条件。将“托市”变为“托底”,首要考虑的是托市价格水平。以往托市收购价格的制定同时考虑了生产成本和适当收益,甚至在后来棉花和大豆目标价格改革中,目标价格的制定也遵循同样的定价方式,这样的定价方式决定了干预必然要扭曲市场定价机制。可以从过去托市收购设立之初的三个启动情境对托市范围进行限制:“只在粮食供求发生重大变化时才实行”,可以将托市价格降低到成本水平或者成本水平略低的水平,在市场失灵难以自发调整时再启动;“只有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才实行”,将托市品种严格限定在稻谷、小麦两大口粮,并进一步提高托市收购的质量标准;“只有粮食主产区才实行”,在现有托市区域的基础上进一步收缩托市范围,对部分已经实现优质优价的地区开展市场化收购,对品质过差的地区进行品种改良或者调减,对中间弱势地区开展托市支持。

2.市场稳定:鼓励民间多元缓冲收储,确保市场自发缓冲能力

托市收储政策在粮食市场造就了一种虚的稳定,从表面上看是价格小幅波动的稳定景象,但实际上粮食市场一潭死水,丧失活力。这样的稳定不代表粮食市场在健康运转,相反,市场中各类经营主体丧失了基本的风险缓冲能力。一旦真正的风险来临,各类市场主体几乎没有抵抗之力。健康的粮食市场稳定状态,应当是各类民间储备主体自发运作,充分发挥自身功能缓冲市场波动,民间储备在波动中发挥主要作用,储备与之良性互动并发挥补充作用。

托市收储范围收缩给市场自发收购留出了空间,应当鼓励用粮企业和农民入市收储,培育民间收储主体的自发调节能力。过去垄断性收储挤压了市场运行空间,大大抑制了用粮企业和农民的储粮积极性。鼓励并支持农户储备,不仅可以提高市场稳定自身供给的能力,保证粮食安全,且有利于减轻负担。农户独家独户的存粮在减少,可以考虑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支持对象开展农户储备。粮食规模户种植规模较大,对仓储设施的需求比较迫切。以此为契机,可以向规模户提供贴息或实物支持,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其自身的仓储需要,而且能带动周边农户卖粮,防止出现卖粮难问题。在美国,有专门针对农场储备设施的设施信贷项目,有效增加了农场储备规模,提高了生产者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企业层面在市场放开并出现一定的市场波动以后,能够恢复一定规模的企业收储。但应注意到,因为企业本身具有逐利的动机,为了防止企业的过度投机行为,需要对企业的收储行为进行引导和调控。从其他国家的调控经验上来看,有两方面的调控措施:一类是取收储补贴鼓励企业收储。法国在粮食价格过低时向用粮企业提供补贴,鼓励企业入市收购,拉动价格上涨。另一类是政企合营。印度取与企业合作的PPP模式支持私营企业建设仓库10,仓库建成后有优先使用权。这些都能保证对民间储备调控能力不削弱。

3.粮食安全:坚持粮食安全战略收储,分离托市安全保障职能

确保粮食安全是政策性储备的根本要求,在面临自然灾害、战争等突发时,政策性粮食储备是快速进行危机响应的必要战略物资。在过去的政策性粮食储备体系中,中央战略储备和托市收储都在保证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两者的表现有很大差异。战略储备粮的组织管理体制一直是中央垂直管理,有严格的轮换管理制度,一直以来几乎未出现大的监管漏洞。托市收储政策却频频曝出管理漏洞和贪污案件,收购和拍卖阶段不规范、粮食陈化等问题也屡见不鲜,备受诟病。尽管两类政策性收储收购了大量粮食,甚至使中国成为全球粮食储备规模最大的国家,但数量上的安全并不意味着真正的后顾无忧。

应在坚持战略储备的基础上,分离托市收储的粮食安全保障功能,将确保粮食安全的职能集中到国家战略粮食储备上来。目前中央储备粮管理体系已经比较成熟,储备技术和能力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具有战略物资保障能力。但托市收储部分,监管漏洞掩盖了政策性储备的真实数量,拍卖不及时导致粮食陈化等问题。所以从账面上来看托市存储了相当规模的粮食,但有相当一部分可能是“无效库存”,一旦有突发并不一定能调出粮食,或者调出的粮食无法满足口粮的品质需要。从保障粮食安全的成本收益上来看,托市收储的效率远低于战略储备,可考虑将效率较低的托市部分除去,将粮食安全保障职能聚焦到战略储备上。

四、我国政策性粮食储备体系的制度重构

政策性收储不仅关乎粮食流通领域,其不仅内嵌于粮食市场,受到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共同影响,也内嵌于整个经济体系和社会体系,与农业发展水平、农民生计关系密切。在新的发展阶段,政策性粮食储备体系需尽快重构,与此同时相关配套政策也应及时出台。在储备政策目标分解与职能回归后,需要有相应的支持措施补充政策“空当”,从而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粮食生产支持体系。

重构我国粮食储备体系

1.收储后置“托底”,规避黄箱限制,加强监管问责

政策性收储不应承担种植收益保障功能,而要发挥捍卫粮食安全、市场稳定和收入稳定的最后防线作用。政策性收储效果显著但干预程度深,不宜作为日常调控措施,但适合作为市场托底政策。战略储备继续承担确保粮食安全、应对突发的职责。战略储备的收储轮换仍由中储粮全权监管,确保“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托市收储政策应当根据市场容忍度和WTO黄箱限制收缩,确保只在市场剧烈波动的特定时期、特定农作物和特定区域执行。需要进一步探索战略储备轮换、托市粮收购和拍卖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在年内拉开轮换时序,避免集中收购和轮换对市场造成冲击,减少干预价格对市场价格形成的影响。精简托市粮代储机构,建立代储机构资信黑名单,对曝出监管漏洞的承储企业实行一票否决制。

2.民间收储前置主导,培育市场机制,适时调控

鼓励农户与用粮企业储粮,充分发掘市场自发调节能力,缓冲市场波动。粮食规模种植户、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等对仓储烘干设施需求非常强烈,可出台针对大户的储备设施补贴、低息等补贴措施,在严格审批、确保用途不变更的基础上,放松大户修建仓储烘干设施的用地限制。鼓励规模户进行粮食收储,缓冲市场波动风险,确保全年农产品平稳销售。鼓励有仓储设施的规模户开展烘干仓储社会化服务,辐射带动小农户应对市场波动风险。政策性收储退出时市场价格可能大幅下跌,应当出台收购补贴鼓励用粮企业入市收购,避免出现卖粮难问题,加速市场调节机制恢复。在市场机制步入正轨后,应及时退出,避免再次干预市场。

退居市场调控幕后,但要确保拥有市场调控能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深化改革和转型升级阶段,国际环境也日益复杂,国内外影响粮食生产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确保粮食安全对稳定发展形势至关重要,必须确保调控能力不削弱。市场失灵发生时,取利息补贴、保管费补贴等形式鼓励民间储备。此外,可以合作收储、入股投资等形式支持民间储备设施建设,并获取设施优先使用权,确保持有足量的调控工具。应当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动态监测和发布机制,监测市场走向,发挥信息引导作用,为调控提供依据。

3.多维支持政策补充,保障合理收益,稳定粮食生产

发展补贴、保险等多维支持政策,填补政策性收储退出农民收益保障功能的“空当”。确保“中国饭碗”端牢、端紧的根本是保障农民种粮的合理收益。托市收购收缩和后置必然会在短时间内冲击种植收益,而市场机制恢复后市场波动也会对农民收益造成扰动。所以,必须在收储政策后置后,及时配套种植收益支持政策,稳定农民种粮预期。在WTO黄箱限制下,要进一步探索与生产脱钩的农业支持方式。在补贴方面,提供与当年种植面积、产量脱钩的补贴措施,开展绿色防控技术、社会化服务等补贴,对粮食规模户可开展专项补贴。在保险方面,提高保费水平和赔付力度,在目前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同时,密切关注WTO贸易规则变化,评估脱钩补贴和保险政策的支持空间,做好可能的规避应对,取多样化的收入支持手段。

目前玉米最新价格行情

东北的五常大米价格一般都在10元/斤以上,如果是精品米或者是有机的价格会在15-20元左右。但如果低于10元的就不建议买了,可能是掺混米。由于五常大米产量有限,很多不法商家从中作,为了避免大家上当,我家吃的一款五常大米非常正宗,可以推荐给大家,另外有两款东北大米我感觉也非常不错一起分享给大家吧。

它出产于五常市,其芳香口感远近闻名,主要得益于黑土,山泉,和超长的生长周期。它煮熟后表面油亮,香味扑鼻,口感微甜,饭粒微软却很劲道,不回生!而且使用山泉水灌溉使其富含多种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是五常大米的代表。

产区属于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此地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非常有利于水稻的生长,所以种植出的大米具有晶莹甜糯、口感绵软,清香四溢,营养丰富等特点,颇受百姓的喜爱。

它又称之为响水大米,种植它的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更为丰富,其米粒质重如砂,浆汁如乳,蒸出的米饭油亮溢香,软而不粘,口感鲜美,胶原蛋白和维生素E的含量都很高,种种因素使得其具备了独一无二的食用价值?

2012六月份东北玉米价格走势怎样

每年的春节期间,玉米的价格下跌是比较正常的,但是2022年玉米价格回升涨价也是肯定的。不过在不同的地区,其价格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南方的玉米远不能满足加工和畜牧要求,需要从东北地区调入,价格自然就会高,而北方玉米价格变动不会太大。每年的春节期间,玉米的价格下跌是比较正常的。但是2022年玉米价格回升涨价也是肯定的。不过在不同的地区,其价格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南方的玉米远不能满足加工和畜牧要求,需要从东北地区调入,价格自然就会高,而北方玉米价格变动不会太大。

近期玉米市场行情

今日国内玉米价格止跌回涨,山东深加工晨间到车辆减少,企业收购价格止跌企稳,个别小幅上涨.

华北其他地区整体持稳,河北个别企业小幅下调.东北地区稳中偏强,黑龙江、内蒙部分企业继续上调收购价格。据不完全统计,今日全国玉米平均指数为1.264元/斤,山东平均指数为1.352元/斤(2022年1月20日市场价格)

随着春节临近,基层农户售粮变现积极性提高,加之近期东北大部气温下降,利于玉米脱粒销售,市场上量增加,饲料和深加工企业陆续补库备货,预计春节前后售粮进度有望加快。

东北地区今日价格稳中有涨。自上周哈局、沈局调低铁路运费之后,东北地区玉米价格如期上涨,虽然幅度不大,但是表明了今年玉米极度的抗跌性。

也因为目前贸易商入市增加,中间渠道在建库,所以才会出现基层和加工企业收购价格齐上涨的现象

华北地区玉米价格继续回落,主要是因为年前新玉米上量增加,市场供应增多。近期,山东地区加工企业门前到车较昨日增加30%,企业继续调低收购价格

南方销区目前价格总体稳定,东北玉米到货量增加,购难度降低。饲料企业节前备货进入尾声,购力度渐弱,但是受高成本支撑,销区玉米价格依然坚挺。另外,小麦价格持续走高,对饲料企业心态影响较大。

据国家粮油中心的数据,玉米需求有减弱的迹象,最大的原因是受养殖行情不好拖累。玉米饲用消费有所降低,而进口谷物的的影响也同样不可忽视。同时,深加工企业利润下滑,对玉米的需求也会有所下降。

2022年玉米价格走势

玉米价格“长多短空”格局不会变,受新粮上市量增加的影响,价格一时很难翻身,这种行情会延续整个一月份。

但目前玉米价格已经触底,东北地区开始普涨,虽然幅度不大,但也在不断夯实价格底部。随着玉米水分越来越低,价格上涨趋势不变。

中国哪个地区大米最便宜

中国粮油信息网  2010-5-22 14:17:23 来源:本网论坛 近期,国内外玉米市场呈现出截然相反的走势,其中:国内玉米市场受临储玉米交易细则修改、粮源供应紧张预期强烈、市场主体看涨心理增强等诸多因素影响,其价格延续此前强劲升势,且涨幅有进一步扩大迹象。而近期随着我国进口玉米步伐的放缓,美国产区天气良好,加之周边国际商品市场价格大跌,国际玉米价格则再度下跌。下面我们将根据掌握的情况作如下分析,仅供参考。  一、近期国内外玉米市场价格情况  1、国内玉米市场价格稳步上涨。近期,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整体继续呈现稳步上涨态势。截至5月17日,我省二等玉米收购价格(单位:元/公斤,下同)为1.70-1.78,平均收购价格在1.75左右,比上周上涨0.03;我省二等玉米出库价格(单位:元/吨,下同)为1840,黑龙江为 1700-1720,辽宁为1860,均与上周持平;大连港口为10,比上周上涨20,广东港口为2040,上涨30;上海2100,上涨80;福建为2080,上涨50。  同时,为获取粮源,近期东北部分玉米深加工企业继续上调收购价格。以我省为例,目前,四平天成公司玉米挂牌价格为1780,比上周上涨30,日收购量数百吨;松原赛力事达公司玉米挂牌价格为1780,上涨50,日收购量在200余吨。  2、国际玉米市场价格再度下跌。受美元汇率走强、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大跌以及美国玉米产区天气良好等因素影响,近期国际玉米价格再度下跌。截至5 月17日,美国芝加哥农产品(CBOT)玉米期货价格为3.56美元/蒲式耳(折合人民币957元/吨),比5月初下跌5%;美国墨西哥湾6月交货的美国2号黄玉米FOB价格为165美元/吨,合人民币1126元/吨,比5月初下跌5%;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962元/吨,比5月初下跌 2%。  二、影响近期玉米市场走势的因素分析  (一)国内市场  1、临储玉米拍卖成交依然火爆。本周(5月18日),在暂停一周拍卖后,东北临储玉米竞价销售活动继续举行。虽然销售细则已经修改,其中需求量大且对市场定价权较强的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和南方饲料企业均被拒之临储拍卖门外,且东北三省一区饲料企业所能购的玉米数量与用途也在细则中被强制限定,但成交火爆的场面依然不改。其中:本次销售国家临储玉米79.95万吨,实际成交79.68万吨,成交率99.66%,成交均价1751元/吨。实际上,自今年4月份开始,临储玉米拍卖便维持极高的成交率,成交均价也逐渐攀升。市场分析认为,拍卖细则修改并未改变大的供需格局,成交情况火爆仍显示出当前产区玉米市场供应相对紧张。同时,尽管修改后的细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南方用粮企业购需求,但这部分需求有可能转向华北黄淮市场,进而间接拉动华北黄淮玉米价格上涨。  2、玉米深加工企业提价收购。由于临储玉米竞价销售细则中对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和南方饲料企业收购作出限制,因此后期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和南方饲料企业只得通过市场渠道进行购,但考虑到当前东北产区农民及贸易商手中余粮所剩无几,市场供应能力大幅下降,而深加工企业库存又普遍不足,因此近期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提价收购意愿较强,这将进一步加剧当前玉米市场供应紧张气氛,进而引发价格继续上涨。  3、市场主体看涨心理较强。在当前玉米市场价格持续走高的形势下,市场主体普遍对后市持看涨心理。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去年东北玉米减产,虽然供大于求的形势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但对于减产幅度存有分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预期;另一方面,由于今年东北地区持续低温,玉米播种期推迟,对今年玉米产量或有一定影响,市场看涨预期较强。  (二)国际市场  1、全球玉米供需形势较为宽松。据美国农业部最新供需报告显示,预计2010/2011年度全球玉米产量为8.3503亿吨,比上年度增加 2916万吨;消费量预计为8.2787亿吨,比上年度增加1899万吨;期末库存预计为1.5421亿吨,比上年度增加717万吨,也是自 2000/01年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2010/2011年度美国玉米产量为3.3961亿吨,比上年度增加660万吨;消费量预计为2.8703亿吨,比上年度增加495万吨,其中用于玉米乙醇的消费量为1.168亿吨,比上年度增加508万吨;期末库存预计为4619万吨,比上年度增加203万吨。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10/2011年度全球玉米产量及库存量双双出现增长,特别是库消比达到19%,已经高于17%-18%的安全水平,全球玉米市场供需形势相对宽松,这对国际玉米市场价格上涨形成较大压力。  2、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5月份以来,受全球股市大幅回落,国际能源署调低今年原油消费增长预期等利空因素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回落。目前,国际原油价格已跌至每桶69元,比5月初下跌20%。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对玉米价格上涨起到一定抑制作用。主要体现两方面:一是原油价格下跌,将使国际海运费走低;二是原油价格下跌,也不利于生物燃油的生产,进而间接抑制玉米需求。  三、后期市场走势初步展望  展望后市,在去年玉米减产、今年东北产区玉米播种推迟、市场流通粮源有限等一系列因素推动下,预计短期国内玉米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运行,且入夏后粮源供应更加紧张,价格仍将易涨难跌。虽然在国内玉米供应紧张、价格不断上涨而美国玉米播种顺利,价格持续下跌的市场背景下,增加进口玉米数量可以起到缓解国内玉米供应紧张的作用,但目前我国对转基因玉米的进口检验非常严格,加之进口配额申请困难等原因,因此,进口玉米给国内市场带来冲击将相对有限。

产品等级价格类型产地价格来源报送时间晚籼米特级3100元/吨批发价安徽江西九江粮2010-03-31早籼米标一2900元/吨批发价湖北江西九江粮2010-03-31东北米特级4120元/吨批发价东北甘肃省粮油2010-03-31籼糯米标一5000元/吨批发价南昌江西省粮油2010-03-31晚籼米标一2880元/吨批发价南昌江西省粮油2010-03-31早籼米标一2800元/吨批发价南昌江西省粮油2010-03-31早籼米标一2940元/吨批发价江西临川江西抚州市2010-03-31籼糯米标一5200元/吨批发价江西临川江西抚州市2010-03-31晚籼米标一3000元/吨批发价江西临川江西抚州市2010-03-31